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台湾频道  >   文化科教  >   正文

宝岛台湾抗日记忆:全民族抗战,台湾少年不缺席

2015年10月23日 15:53 来源:新华网 字号:       转发 打印

  多雨的台北,87岁的曾东升老人已经适应,他只是担心老照片会被潮湿的空气腐蚀。为此,老人不仅为老照片过了塑,每隔一段时间还要拿出来检查。

  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承载着曾东升难忘的青春记忆,更是记录了一段弥足珍贵的“台湾少年团”抗日史。

  “你看看这张,我们在练习唱歌。”曾东升一脸兴奋,一下子就指出了自己。记者顺着手指仔细寻找,看到的却是一张张模糊的脸庞。毕竟,这张照片的拍摄时间,距离现在已经70余年。

  在曾东升位于台北的家里,他向记者讲述了当年少年团那段不为人知的抗战历史。

  抗战期间,台湾抗日将领李友邦于1939年2月在浙江金华成立了台湾义勇队和台湾少年团,并提出“为求脱离日帝殖民统治,台湾民族自由解放,必先投入祖国对日抗战胜利”,号召台湾同胞一起加入抗战。

  曾东升说,少年团除了配合前线对敌日语广播、宣慰将士、服务伤员之外,还主要在后方以口头宣传、文艺宣传等形式,动员两岸同胞积极投身抗日救国运动。

  1942年,曾东升参加台湾少年团时,刚满13岁。当时,台湾少年团根据地已由浙江金华转到福建龙岩。

  曾东升称,自己抱着国仇家恨参加抗日。他告诉记者,自己1928年出生在日据时期的台湾。父亲因不愿其接受殖民教育,就带他回祖籍地厦门读书。1937年日本攻打厦门时,父亲意外逝世。

  曾东升加入少年团后,主要是做涂标语和墙报工作。“打倒日寇保我中华”,在福建武夷山一处墙壁上,白底红字,显得十分醒目。这是曾东升保留的照片之一。

  “抗战时期,标语成本最低,宣传效果最好,也印发过一些传单,毕竟费用高,所以量比较少。”曾东升说,“标语一般是先用白灰将墙体涂成白色后,让一个字写得好的队友先勾勒出字的边框,我们再用朱砂填涂。”

  曾东升也会和小伙伴们一起,到闽南地区去表演各种节目。曾东升回忆称,那个时候最受欢迎的话剧是《台湾小主人》,主要讲的是“一个受到日本人欺负的台湾小朋友,后来怎样走上了抗日之路”。

  曾东升和小伙伴们表演的舞蹈形式很多样,有海军舞、杀敌舞、生产舞等。曾东升向记者出示了几张当年珍贵的留影,照片虽已模糊,但仍能看出,一群可爱的孩子们穿着战士装,表演着各种舞姿,以另一种形式表达着他们的爱国情。

  那时,舞台多是用木板简单搭盖而成,条件相当简陋,可这并没有阻挡观众们的热情。“每次表演都有几百人来观看,掌声不断。”曾东升说,通过抗战文艺宣传,少年团队伍也不断壮大,从刚来龙岩时的二十多人,变成了三年后的九十多人。

  “我们那时年龄小,白天学习文化知识,表演节目基本是在傍晚。”曾东升补充道。

  和舞蹈、演话剧相比,曾东升更爱唱歌。“我们是抗日的义勇军,是台湾民族解放的先锋队,要把日寇驱除祖国,要把他在台湾的镣锁打碎……”说起抗日歌曲,老人挥舞着拳头,情不自禁得唱起了《台湾义勇队队歌》。

  “现在唱这首歌是一种愉快的回忆。”曾东升说,可当时,怀着救亡图存的信念,团员们唱得心潮澎拜,每个人都立志要投入到抗战中,把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中国。

  少年团还有一个重要任务是对日军“喊话”。“我们是用日语喊话的,大概内容是‘你们来侵略中国是不对的,你们也有自己的家,也有孩子老婆’。”曾东升说,童言童音,也会打动一部分日本士兵的心。

  “抗战胜利了,我们尽情欢呼跳跃”,曾东升拿出的一张老照片上如此写道。画面上,一群孩子跳了起来。

  照片拍摄于1945年8月15日,这一天是日本宣布投降的日子。“那天,听到四处的鞭炮声,就赶紧打开收音机听,是日本投降了。”曾东升说,那个时候大家真的是兴奋不已。

  台湾光复后不久,曾东升回到了宝岛故乡。70年过去了,他不断把故事讲给孩子们听。平时,他还会和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的其他团员们联系,问问现况,聊聊过去。

  曾东升说,抗战中,台湾的少年们也没有缺席,希望更多人知道这段历史。(记者孟昭丽、陈键兴)

互动社区
热帖| 博文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