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台湾频道  >   文化科教  >   正文

“余光中文学馆”开馆 余光中回乡忆父亲话乡愁

2015年11月09日 08:1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字号:       转发 打印

  “这次亚洲艺术节,我的确是专为文学馆而来。”8日,著名台湾诗人余光中回到故乡福建永春,参加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系列活动。

  当天,余光中文学馆在永春开馆,福建省委宣传部部长李书磊、台湾文联主席陆炳文、马来西亚拿督余国隆等和余光中一起为此见证。

  “桃溪蜿蜒的两岸,是我难忘的故乡。”再次回到家乡,年届88岁的余光中情不自禁思念起他的父亲。他说,父亲就生在永春桃城镇洋上村,跟父亲聊天时,他讲得最多的是永春五里街、惠安洛阳桥,“现在印象还很深刻。”

  余光中祖籍永春,1928年生于南京,1948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他驰骋文坛已逾半个世纪,一曲《乡愁》化身海峡情缘的文化意象,并在全球华人中引发强烈共鸣。

  “我来参加这次活动,也是跟我父亲有关系,我想他如果今日在这里,已超过百岁,他一定很高兴。”余光中说。

  儿时的余光中,接受父亲的古文教育。他回忆道,12岁时父亲给他讲《古文观止》等古典书籍,“这是对我教育的破土、启蒙的力量”。

  小品文、诗歌、评论……余光中一生笔耕不缀。如今,他把自己的一些著作、手稿、照片及海报等捐给了余光中文学馆,以表心意。

  馆内,除了余光中捐赠的300多页手稿、部分实物等,还有余光中个人蜡像。面对栩栩如生的蜡像,余光中感叹,“两岸以作家名字命名的文学馆不多,尤其是作家生前有馆更少”,而他有了以他名义盖的文学馆,自己是幸运的。

  “文学馆能建成,永春方面做了很多事情。”建馆始末,余光中回来过三次。而1992年至今,他回大陆有60次以上,有时一年回来多达七八次。

  文学馆由台湾著名书法家杜忠浩题写馆名,篆书“余光中文学馆”六个大字在文学馆大门口格外醒目。文学馆整个展厅分上下两层,占地400多平方米,共分《乡愁四韵》、《四度空间》、《龙吟四海》等三个篇章。

  展厅内,余光中的人生经历、文学成就,学者对余光中的研究及评价,余光中的文学活动集锦等,完整讲述了余光中的生动故事。其中,“余光中简介”和“余光中大事年表”采用中英文版,英文版由余光中的二女儿、高雄中山大学外文所教授余幼姗亲译。

  参观完余光中文学馆,李书磊建议,设立一个余光中文学奖,促进永春、泉州乃至福建的文学发展,鼓励更多年轻人创作;而余老一直心系原乡,可以出一本文学读物推荐读本,“引导”青少年学子认真读书。

  谈及两岸领导人习近平和马英九的会面,余光中说,“马英九与习近平能够交谈,也不需要翻译,这就是文化之间的血缘关系。”

  在他看来,自己只是一个作家,最重要的是对自己民族的文化能有所贡献;两岸同文同种,两岸民间交流不需要翻译,这个就是血浓于水的最大表现,文化的作用可以维持百年千年。(记者 廖静)

互动社区
热帖| 博文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