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台湾频道  >   文化科教  >   正文

少子化冲击下台湾小学何去何从?(图)

2015年01月26日 13:31 来源:深圳特区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少子化冲击下台湾小学何去何从?(图)

  为了“活化”教室,充分利用资源,老松小学开办“乐龄学习中心”,免费为老年人和新移民提供继续教育服务。

  位于台北万华区的老松国小,建筑古朴,草木葱茏。下午刚刚放学,陆续走出稀稀落落的几百名学生,偌大的操场显得更加空空荡荡。

  很难想象,这所学校曾经是世界上人数最多的小学。老松国小校长简邑容告诉记者,上世纪60年代,该校连续5年在校人数超过一万人,最高峰的1966年,达到1.1万人,多达158个班,上课还得分批上。那时每天操场几千上万人参加升旗仪式的奇观,经常登上各家报纸的版面。

  曾经的壮观场面已经难再。如今,该校只有600多名学生,25个班,仅约全盛时期的5%。每个班也只有20多名学生。

  老松国小,这座在今年将迎来建校120周年的老校,见证了台北万华地区的繁华与沉寂,也是台湾持续多年的少子化冲击现象的真实写照。

  台湾少子化,中小学越来越招不到生

  老松国小只是万华起落和少子化结合形成的戏剧性例子。很多学校的招生比老松国小的境况惨得多。

  ——台北市立洲美小学将于8月1日起停办。去年全校只有1名小一新生报道,创下台北市罕见的小一“一对一”超级家教式的教学景象。

  ——苗栗西湖乡瑞湖小学并非传统认知的偏远山区,但去年入学新生也只有1人,打破创校52年纪录。

  ——新竹县嘉兴小学义兴分校没有一年级新生入学。

  只有1名新生、甚至没有新生的学校越来越多。

  台湾的学校危机是从幼儿园开始的,并有逐步向上蔓延的不可逆趋势。一项统计数据显示,台湾的私立幼儿园在2003年之后一路倒闭,到现在倒了五分之一,倒闭的幅度还在加大,而幼儿园学生也少了35%、幼教老师也被裁了45%。台湾的小学以公立居多,官方虽未裁校,但在2003年至2013年的10年间,小学生人数由191万人减少到130万人,少了61万人。中学也相应受影响,以台北市为例,去年国小升国中的人数只有2.2万人,比前年大减了将近4000人。

  少子化由学校的神经末梢逐渐往上传递。2016年大学应届毕业生将骤减3万人。台湾教育部门负责人吴思华表示,未来10年,台湾160多所大学要缩减到100所以下,未来10年将减少1万个教职需求。

  并校、废校遇到强大抵触

  少子化影响,不仅招生极度萎缩,班级数量减少,每个班的学生人数也在减少。以老松国小为例,上世纪八十年代,每个班普遍有四五十个人,现在只有20多个人。学生即使享受空前优越的教育资源,也还是有大量教室和设备闲置,或者使用率太低。政府对资源闲置束手无策,还要额外付出巨额的维护费用。

  政府部门如何处置大量的学校闲置资源?首先想到的是并校。把招生严重不足的学校就近合并起来。但并校并非那么简单。据了解,台北市虽然在2006年就意识到学生逐渐减少问题,提出了22所小学整并名单,但是受到校方、家长会和校友会的强烈反对,除了2004年已并校的中兴和福星两校外(原中兴国小址现在为万华运动中心),目前只有明伦国小并入大龙国小的案例。

  整并政策遇到强大抵触力量,绝非台北独有。截至2013年,全台湾目前有2650所小学,比2001年时的2611所还多。一方面是小学空间大量闲置,另一方面由于合并、废校遇到强大阻力小学数量反而比十多年前增加了。

  老松国小的另类保护:活化闲置空间

  台北土地资源稀缺,空间紧张,房价居高不下,有关部门推动青年住宅,把脑筋就动到闲置小学校舍上。处于台北市中心区、占地达5.3公顷的老松国小首当其冲就被“盯上”了。有关部门提出将该校的一部分土地新建成青年住宅,鼓励人才入住,解决年轻人的住房问题,闲置空间也能得到活化利用。

  改建消息一出就激起反弹声浪,校方、家长、校友都强烈反对。老松国小是日据时期最早建成的一批小学,历史悠久,校友众多,其主要建筑被定为市定古迹,不少舆论也认为这样有悠久历史的学校应该完整保护。简邑容校长对记者介绍,学校的闲置空间都已经改成英语情境中心、专科教室、乡土教育中心,并承担万华区老年人的“乐龄教学”和成人补习班。

  “虽然学生变少了,可我们没有‘闲置教室’的问题。”这个曾经是世界规模最大的小学的现任校长,遇上了和她的前辈截然相反的烦恼。前辈校长苦于空间的严重不足,几十年过去,她最花心思的是教室如何被利用。(记者 陈智军 文/图)

互动社区
热帖| 博文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