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台湾频道  >   时政  >   正文

为统一大业牵思萦怀——访台湾中国统一联盟前主席纪欣

2015年09月17日 08:0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原标题:为统一大业牵思萦怀(相对论)——访台湾中国统一联盟前主席纪欣

  纪欣近照。记者 王 尧摄

  1979年4月,她第一次踏上大陆的土地,登上天安门城楼,许下两个心愿:希望在有生之年看到国家富强,两岸统一。

  2009年10月,新中国成立60年之际,她以台湾中国统一联盟主席身份登上天安门城楼观看国庆阅兵。

  2015年9月,已经卸任统盟主席的她再度获邀登上天安门城楼,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

  她是纪欣,1952年生于高雄,祖籍江苏。1974年赴美留学,参与海外统一运动。在美取得法学博士学位并成为加州执业律师后,1988年回台定居,从事律师工作之余投身妇女运动和两岸问题研究。2003年,纪欣加入台湾首个公开主张和平统一的政治团体——中国统一联盟,2004年当选副主席。2009年,接任统盟主席,成为统盟创盟以来首位女性主席,以律师的严谨与理性、女性的温润与细腻,在一个政治高度敏感、绝大多数成员为男性的组织中担任“最高领导”,并获连任。2013年连任期满卸任后,纪欣创办《观察》杂志,致力于理性、专业的视角,观察、思考、解读台湾动向、两岸发展、民族复兴、天下大势。

  对话纪欣,倾听她的心路历程、观点政见,感受她在追求统一的道路上“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与坚持。

  关键时刻,做出关键决定

  问:刚刚过去的9月3日,您再度登上天安门城楼,观看纪念抗战胜利阅兵式。当时当刻,您的所思所感能与我们分享一下吗?

  答:30多年前,我许下过两个愿望,希望在有生之年,见到国家富强与两岸统一。对于第一个愿望,我一无贡献,却在200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庆典上,作为台湾统派的代表之一,站在天安门城楼上观看阅兵,与有荣焉、自豪之余不免惭愧。这次再度接到邀请上天安门城楼观看阅兵,我感到惊喜,当然还是有些惭愧。阅兵那天,我们15位台湾客人登上天安门城楼。虽然不是第一次观看阅兵,但这次有多国元首来共同观礼,又有多国军队来参阅,深深感受到中国真是泱泱大国,有此成就真不容易。而习主席在致词中一再表示中国决不会称霸,会与世界各国共同努力追求和平发展,最后又明确宣示要裁军30万人,以具体行动宣示追求和平的决心,希望能赢得各国、各地区及台湾方面善意的回应。

  问:9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会见了前来参加纪念活动的连战等台湾各界代表人士并发表讲话,您也在座。对于连战先生此行,台湾岛内出现了一些杂音,现在也余音未了。您怎么看这些现象?

  答: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和连战先生会谈,一个突出的感受是两人的共识很高。习近平强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民族团结奋斗的结果。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协同作战,都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连战指出中国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部署了一系列会战和大仗,重挫了日军;中国共产党军队在敌后战场,有力牵制、歼击了日军和伪军。连先生还积极呼应了习总书记提出的两岸“共享史料、共写史书”的提法,强调“台湾意识”绝不是“台独意识”,我们不忍也不容纯朴的“台湾意识”被误导为分裂意识,致使两岸失去时代机遇,走回对抗互斥的老路。

  无欲则刚。连先生此次不顾台湾岛内的纷纷扰扰,毅然决定到大陆参加抗战纪念活动。从2005年的国共“破冰之旅”到今天,他总在关键的时刻做出关键的决定。在这个世界上,做任何一件事都有人赞美,有人诋毁。不必计较一时一势,从长远的历史的角度看,连先生此行的重大意义会更加清晰。

  没有悲观权利,也无须悲观

  问:您如何评价近一段时期的两岸关系及其未来走向?

  答:从反服贸风波到九合一选举再到反课纲,关心两岸关系的人都有一种挫折感,我们身在台湾,更是感到难过。两岸关系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个基础中,社会基础是最弱的一环,这种情况一直没有大的改观。尽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路途多艰,但我们没有悲观的权利,也无须悲观。第一,大陆绝对有意愿、有决心巩固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第二,两岸政经实力差距日益扩大,台湾民众必须务实地面对现实生活,这使两岸经贸合作、人民往来停不下来,只能往前走。就拿年轻人来说,走上街头的多半还未进入社会,一旦面临就业等问题,就会发现,大陆像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力相当大,假以时日,一定会实现量变到质变。

  两岸命运休戚与共,两岸关系决定着台湾的前途,台湾政治人物及人民必须实事求是地看待问题,并寻求合情合理的解决之道。

  问:去年9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会见了台湾和平统一团体联合参访团,表达对台湾统派人士的肯定和支持。未来在两岸关系中,您认为台湾统派应如何发挥独特的作用?

  答:中共中央领导人会见在台湾岛内推动、支持、促进和平统一的团体负责人,有划时代的意义。那次会见中,习近平谈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也提到“两制”的“三个充分”,对于我这样长期主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人来说,当时感到十分兴奋。统一模式或许不是当前两岸关系最迫切的议题,但台湾民众有知道的权利,对台工作及两岸智库应该对“一国两制”多做些探讨研究,这可以让台湾民众在主张维持现状外多一个更佳的选项。

  台湾统派团体非常多,但大家对统一的模式及时间表可能有不同的意见,成员的成分和加入团体的动机也不同,统派的团结当然很重要,但我主张现阶段各统派团体进行议题上的合作,良性竞争,各自发展壮大,扩大社会能见度及影响力。目前统派年龄偏大,后继乏人,在学术领域和校园中难以与“独派”抗争。因此,培养青年人才、传承使命是当务之急。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问:您卸任统盟主席后,又创办了《观察》杂志月刊。办杂志是您原来并不熟悉的领域,公开发行一本有政治色彩的杂志在台湾更是艰难,您作出这个决定基于什么样的考虑?

  答:创办《观察》杂志,确实是一个自讨苦吃的决定。卸任统盟主席后,我本意是想休息一段时间。做一个关怀两岸问题的学者,写写文章,做做律师会比较轻松。但是这些年来,台湾政治氛围改变不大,被扭曲的国家认同尚未获得扭转,台湾社会的“绿化”和民粹化趋势也未见好转。“可以公开主张独,不可以公开主张统”的一言堂政治氛围基本不变;所有的公共议题全部卷入蓝绿政客与媒体名嘴的民粹炒作之中。台湾民众透过绿色透镜,观看被扭曲的世界和被扭曲的自己,激愤盲动却又苦无出路。结果,不是因“无感”而冷漠,就是因“无力感”而焦虑。面对这种情况,我反复思考我在有生之年还能做些什么?长考的结果是我决定改变我的个人生涯规划,本着“为者常成,行者常至”的信心,在没有财团及报业集团的支持奥援、没有经验老到编务人员的参与投入下,毅然发行《观察》月刊。

  杂志创刊至今,我始终以诚惶诚恐的心情编辑每一期刊物,很多文章我都要亲自查证资料,并改上好几遍。台湾想说话的人还挺多,大陆和海外作者投稿也十分踊跃。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我并不奢望靠着一本刊物扭转岛内政治生态。但我相信,越多的人因为《观察》加入我们,台湾就将有更多元、更自由、更讲理的探讨问题空间。

互动社区
热帖| 博文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