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要闻  >   正文

中国民间组织赴缅甸搜寻远征军将士遗骸(图)

2015年05月22日 08:52:00 来源:新京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民间外交先行

  “迎接为国牺牲的英灵归葬是国家和民众都应该做的事情,由于历史和现实条件限制,目前来看,由民间外交形式来做会更灵活些。”

  戈叔亚认为,在搜寻遗骨工作上,政府适当介入,由政府和民间合力来做,事情会更规划有序。

  资料介绍,日本于1973年发起成立“全缅甸战友团体联络协议会”,推动日本政府厚生省于1974年制定了“海外战殁者遗骨收集计划”,1975年首次向缅甸派出“收骨团”,1976年再次派出,两次共搜集遗骨23306具。至今,日本依然没有放弃缅印战场阵亡将士遗骸寻找。

  了解到,中国政府也在不遗余力地推动境外烈士墓园和纪念设施的保护工作。

  2011年中国政府启动了境外烈士墓园和纪念设施国家保护工程,建立了由民政部、外交部等十多个部门参加的协调小组,统筹部署境外烈士纪念设施调查、修缮和管理保护工作。

  2011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成都军区西南军事文学主编裘山山提出了收敛在缅甸阵亡将士遗骨回国安葬的建议,得到民政部答复。

  2013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刘晓提交提案——建议保护境外中国远征军烈士墓地,尽快推动进行缅甸境内中国远征军墓葬的全面考察、恢复重建和保护工作。2013年7月12日,中宣部在回复刘晓的文件中指出“对于入缅抗日远征军阵亡将士的纪念设施的修缮保护工作,也纳入境外烈士纪念设施的集体保护规划。”

  孙春龙认为,迎接为国牺牲的英灵归葬是国家和民众都应该做的事情,由于历史和现实条件限制,目前来看,由民间外交形式来做会更灵活些。

  骨骼同泥土化为一体

  “受环境影响,有的骨骼已经同泥土化为一体,一碰就碎,在收敛骨骼后,我们也把一部分泥土一同装进密封袋,尽量保证遗骸完整。”

  吴缘目前做着再赴缅甸挖掘伯父遗骸的准备。

  孙春龙则计划在第一阶段挖遗骸工作结束后,在国内举行一个盛大的归葬仪式。

  深圳龙越基金会的刘雅馨全程参与了在缅甸的挖掘工作,她告诉,截止到5月18日,已挖出203具遗骸。“受环境影响,有的骨骼已经同泥土化为一体,一碰就碎,在收敛骨骼后,我们也把一部分泥土一同装进密封袋,尽量保证遗骸完整。”

  在她的工作记录中,除了遗骸,还有陆续挖出的一只保存完好的军靴,一个英式头盔、一支美国产16K派克钢笔、一个相框、一个戒指……

  站在挖掘现场,刘雅馨总会想起远征军老兵、诗人穆旦《祭歌》中的诗句:

  在阴暗的树下,在急流的水边,

  逝去的六月和七月,在无人的山间,

  你们的身体还挣扎着想要回返,

  而无名的野花已在头上开满。

相关阅读:

[ 责任编辑:梁行 ]

原稿件标题:

原稿件标题URL:

原稿件作者:

转载编辑:梁行

原稿件来源:新京报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