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热点聚焦  >   诚信  >   诚信理念  >   正文

羊城晚报:诚信与政绩挂钩,治“空头支票”可期

2014年12月18日 09:26:00 来源:羊城晚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日前公布的《广东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提出政务诚信建设方面的一个重点是,完善政府绩效管理,将各级政府工作报告中为群众办实事的践诺情况纳入绩效考核范围。这意味着,政府若开“空头支票”将直接影响政绩。

  在社会诚信缺失的忧虑中,推进诚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及迫切性已毋庸置疑。政务诚信好坏给社会诚信带来的示范作用或负面影响,也不难掂量。政府失信则损伤政府的公信力,还成为不良参照,动摇百姓的诚信理念,这已得到社会普遍认同。

  这些年来,很多地方政府每年都热衷推出“十件民生实事”等等,作为政府向群众的承诺,宣示执政为民的意志。应该说,这种做法有积极意义,起码说明政府敢于大胆承诺要办具体事,也让公众知道政府要做什么。由此,社会各界也以能否兑现承诺来判断政府的能力、政绩与诚信。因而,强调政府对提出要办的实事信守承诺,纳入政绩考核,无疑抓准了政务诚信的“牛鼻子”。

  基于地方官员“主政”一方的浓重现实色彩,一些地方政府“民生实事”的出炉基本是主要官员的旨意。尤其是有的官员履新就“烧火”,尚无充分调研,还未摸到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脉络,甚至不经人大审议就抛出“十件实事”“百项工程”“千个项目”等宏大计划。城建方面“高大上”的规划更是一些官员显示雄韬伟略、彰显政绩的惯用招数,“只讲政绩不讲经济”,使得地方财政“寅吃卯粮”形成难以填补的大窟窿。最后,官员几年就挪位、升迁或出事了,喊声震天的“实事”“项目”“规划”等都是画饼而成百姓笑料。

  日常社会生活中政府失信的大小事也并不鲜见。包括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调研建议和群众信访、媒体报道等途径反映出的一些民生问题,政府方面也不乏爽快答应解决,然而,许多时候往往“风头”一过就松懈下来,或干脆就扔到一边不闻不问了。政府官员夸夸其谈、言而无信,甚至明摆着为粉饰政绩而在某些民生统计数据上造假,使百姓收入“被提高”等等,都是政务诚信的硬伤。

  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除了制度化,更有赖于具体规定与办法细则的完善、落实。就政务诚信建设而言,须建立政府服务承诺制度,明确职能部门须向社会作出服务质量和服务期限的承诺。同时,加大政务信息公开力度,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广东提出明年100%的政务公开信息实现网上发布,这点很值得期待。尤为重要的是,对政府和某些官员“放空炮”的失信行为,应有具体的惩戒办法,即问责要跟上,而非流于文件。

  为此,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包括政府绩效如何考核,“空头支票”如何认定,失信又怎样“影响”其政绩,遇到“官方数字”与民间实感相差甚远的情形如何评价,这些都需有具体规定。在细节设计方面,规定哪些情况之下人大可以对政府一把手或职能部门一把手提出咨询,存在开“空头支票”问题怎样问责甚至革职,将诚信状况与公务员考核任用挂钩如何落实,等等,都有待制度措施的配套完善。

点击更多新闻进入新闻中心 国际新闻 军事新闻 科技新闻

相关阅读:

[ 责任编辑:王俊伟 ]

原稿件标题:

原稿件标题URL:

原稿件作者:

转载编辑:王俊伟

原稿件来源:羊城晚报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