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热点聚焦  >   人权论坛  >   相关评论  >   正文

李云龙:中国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实现的人权发展

2014年09月22日 13:51:00 来源: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站 字号:       转发 打印

  由中国人权研究会和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联合举办的第七届北京人权论坛9月17日在北京开幕。本届论坛的主题为“中国梦:中国人权事业的新进展”,来自联合国以及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权高级官员、专家学者和相关国家驻华使节代表等逾百人出席了论坛。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国际关系研究室主任李云龙出席论坛并论述了中国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实现的人权发展。

  他认为,中国有2000多年的封建历史,近代以来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国家现代化建设任务艰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国家治理现代化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无论用什么标准衡量,中国的国家治理都是比较成功的。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内在地包含着人权的发展。

  1、人民行使宪法赋予的民主权利,广泛参与社会和公共事务的管理。30多年来,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体制不断完善,人民参与政治的权利不断扩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完善,差额选举和定期换届已经形成制度。通过选民选举产生的人民代表大会,政府实现了有序更替、依法换届。

  2、在法治发展的背景下,公民的基本人权和其他权利得到法律的保障。30多年来,中国把建立法治国家作为国家制度建设的重要目标,逐步建立起了以宪法为统帅,以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以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补充的法律体系。全国各级立法单位共制定了243部法律、721部行政法规和9200部地方性法规。

  3、随着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的发展,中国民众的知情权和表达权不断扩大。近年来,中国政府不断增加透明度,制定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建立了政务公开制度。2003年开始实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2010年开始实行各级政府财政预算公开。2012年有97个中央部门公开了部门预算,98个中央部门公开了部门决算,有98个中央部门公开了“三公”经费。

  4、在国家治理活动中,中国政府积极回应民众需求,接受公众监督。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民众的意见和需求,各级政府都安排专门力量搜集社情民意,设立信访机构接待上访人员。网民在互联网上的言论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成为政府改进工作、确定工作重点的重要参考,也成为各级政府的重要决策参考。中国地方政府网站普遍设立了市长信箱、县长信箱或领导信箱,接受民众的来信。中国各级领导经常上网了解公众意愿,有时直接在网上与网民交流,讨论国家大事,回答网民的问题。

  中国政治体制内部设有各种监督机构,负责监督权力的行使。中共各级党组织都设有纪律检查委员会,负责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监督。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监督法律的实施。各级政协通过建议和批评的方式进行监督。各种新闻媒体负责对政府进行舆论监督。

  5、中国持续提高了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减少了贫困人口。30多年来,中国经济以年均9%以上的速度持续高速增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81元,上升到2013年的418264元,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和富裕程度显著提高。总体上说,中国社会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达到了小康,正在走向富裕社会。伴随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全面改善。

点击更多新闻进入新闻中心 国际新闻 军事新闻 科技新闻

相关阅读:

[ 责任编辑:王怡然 ]

原稿件标题:

原稿件标题URL:

原稿件作者:

转载编辑:王怡然

原稿件来源: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站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