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热点聚焦  >   青奥会  >   官方发布  >   正文

中国队美女引导员来自南航 三伏天举牌练臂力

2014年08月18日 11:09:00 来源:扬子晚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1米73的身高,从容而优雅的微笑,在青奥会开幕式的入场仪式上,中国队的引导员浦汐清用自己的“古典美”成功聚焦了来自全世界的目光。作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名大三学生,浦汐清和其他的小伙伴一样,接受了大半年的高强度引导员培训,并用自己的实力迎得了开幕式总导演陈维亚的青睐,被“钦点”为入场仪式中中国队的引导员。“开幕式结束后,我们跟随大巴车回到了学校,那时候已经是晚上10:00,尽管在开幕式时淋了40分钟的雨,但我们依然兴奋异常。”昨天,浦汐清接受记者的采访,向记者讲述了青奥引导员训练的幕后故事。

  中国队的引导员前后选了三轮

  青奥会开幕式上,中国队的入场引导员浦汐清得到了一个大大的特写镜头。浦汐清姣好的容貌和出色的气质引发了不少观众的好奇,中国队的引导员是怎么选出来的?记者了解到,此次南京青奥会,所有国家的入场引导员都是组委会从南京的各所学校中精心遴选出的“绩优股”,在确定中国队的引导员时,更是前后举行了三轮的专门选拔。

  “8月初,包括我在内的24名引导员就开始接受第一轮的选拔了。”浦汐清透露,第一轮的选拔内容主要分为三项,走路形体、仪容微笑和表达沟通能力都是组委会考察的内容。“走路”两个字说起来容易,但真正要完成青奥引导员标准的“走路”却充满技术含量。“不仅是抬头挺胸的基本要求,路过主席台时,我们还得保证头抬起一定的角度,让自己的眼睛能够直视主席台。”浦汐清所学的专业是歌舞表演,本身就有一定的舞蹈基础,姿态形体方面有着扎实的基本功。

  顺利通过第一轮选拔后,浦汐清又接受了第二轮和第三轮的考验。“考察表达能力的时候,其实就是和总导演直接对话交流。我没讲太多的话,选择了简洁明了的自我介绍。”浦汐清将自己的胜出总结为“古典美”的胜利,“我平时跳的就是古典舞,大概是因为我的各个方面都比较古典的缘故吧,第三轮的选拔之后,我在14日下午4:00接到了开幕式导演组的通知,我被选中,正式成为了中国队的引导员。”

  三伏天举牌训练臂力

  “被选拔成为中国队的引导员之后,陈维亚导演专门和我做过交流,告诉我,上场时一定要自信,要走出中国美和古典美。”得到导演的嘱托之前,浦汐清已经付出了大半年的努力。去年11月份,浦汐清和南航的其他引导员一道,开始为青奥会的引导员工作接受高强度的培训。

  “这些牌子虽然不大,但还蛮重的,双手举着走完所有流程,其实很考验我们的手劲和臂力。”浦汐清看似古典,但性格里还是有“倔”的一面。7月份高强度训练时正值三伏天,高温天气里,她给自己增加了“体能训练”的项目,一遍遍重复着“定位、转身、找定点”的引导练习,时间一长,倒练成了臂力无穷的女汉子。“开幕式的时候,我们的鞋跟是6厘米高,但平时训练时,我们得穿着8厘米的高跟鞋,为的就是能在开幕式时走得更加稳当。”穿着8厘米的高跟鞋在跑道上来回走,还得保证手中的牌子不能有任何的歪斜,一整个月集中训练,让浦汐清瘦了整整10斤。

  开幕式时淋雨40分钟

  每天早晨4:00起床,化妆和早餐完毕后跟随“大部队”从南航江宁校区出发,直奔河西奥体中心。一直要练到上午10:00日头毒辣时才可以休息。这是浦汐清的“青奥训练时间表”。开幕式前夕的密集训练时,她每天呆在奥体中心的时间更是超过了9个小时。

  按照开幕式入场仪式的流程,中国队被安排在所有代表队之后,最后一个入场。这也就意味着,浦汐清需要原地站立将近40分钟,才能开始自己的引导重任。“原地站立等待时,我们可以把牌子放在地上,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能偷懒。”原来,入场仪式的国家引导牌底部并不是平面,而是一个球形,放在地面上时容易歪倒。包括浦汐清在内的所有引导员在等待的间隙,依然需要使着力气,用双手将引导牌扶正。

  16日晚的开幕式上,还有一场大雨的意外“光顾”。“等到我上场的时候,已经在雨里淋了40分钟了,大雨对我们的妆容,以及走路的状态都带来很大的挑战。”不仅不能滑倒,还得带着自信和优雅的微笑,踩着湿滑的地面,浦汐清圆满地完成了自己的引导任务,将自己的古典美通过各国媒体的镜头,扩散到了全世界。“大半年的付出就为了开幕式时完美的表现。我告诉自己,必须比平时更加自信地完成这一次的挑战。”(杨甜子 刘浏)

相关阅读:

[ 责任编辑:尹赛楠 ]

原稿件标题:

原稿件标题URL:

原稿件作者:

转载编辑:尹赛楠

原稿件来源:扬子晚报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