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两岸  >   正文

台湾“小确幸”的喜与忧

2014年05月16日 14:05:00 来源:东南网 字号:       转发 打印

  近年来,台湾社会出现一种新的社会思潮:希望保持既有的生活现状与方式,选择安逸与小清新,追求较为现实的生活小梦想,却不求大改革、大变革,不求大幸福、大发展、大格局。这就是当今台湾出现的一种社会新思潮——“小确幸”,即追求“小小但确实存在的幸福”。

  开间咖啡厅就是“梦想中的创业天堂”

  “小确幸”是一种“后现代”、“后物质主义”的思想与心理表现,有它出现的社会经济背景,有它存在的价值,有正面的社会意义,但也有负面的影响。这一社会思潮的积极价值与正面意义在于,有助于维持现行的社会生活秩序与生活方式,有助于社会的稳定与安定,有助于心灵的净化与小小的幸福感,但也有它的弊端与隐忧。维持既有生活现状与方式的追求,自我陶醉与满足于现状,没有远大的理想与抱负,不愿睁眼看世界,不求改革,不愿开放,甚至出现排斥、反对改革与开放的声音或行动,出现反对服贸运动、新“反核”运动,就会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

  尤其是台湾新一代年轻人在这一社会思潮下追求平静和淡泊,失去了前进与开创未来的动力,不再像他们的前辈那样“爱拼才会赢”,不愿再提着皮包走遍世界创天下,所追求的只是简单的、小小的、实实在在的生活状态与个人小理想。如占领“立法院”的反服贸学生发表的宣言提出:“我们相信,台湾是可以让青年实现创业梦想,开咖啡厅、开个人公司,可以靠自己打拼就能变成‘头家’的创业天堂。”这是台湾新一代部分青年的梦想与追求,仅仅是开个“咖啡厅”与“个人公司”,就成为“梦想中的创业天堂”。这样的“小确幸”心态,这样的思潮,与当代大陆青年一代雄心勃勃的奋斗目标与勇于进取的打拼精神形成显著对照。

  五大原因催生“小确幸”社会思潮

  台湾出现“小确幸”社会思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一,台湾进入后工业化社会、后现代社会(部分的)发展阶段,“后物质主义”与“生活浪漫主义”逐步兴起,追求物质满足与大发展的梦想逐渐远去,享受既有与现在成为一种小小的理想与追求。

  其二,这一代青年的父辈多是60后与70后,他们生长在台湾经济起飞的年代,生活在财富迅速积累的年代,父辈积累的财富可让他们的后代即当代青年生活无忧,可以做“宅男”、“宅女”,可以追求享受现在相对富足与安逸的生活。

  其三,台湾政治民主化后的台湾媒体生态与理念发生很大变化,新闻与政论节目焦点集中在小小的台湾岛内,很少关注全球大事,很少关注世界事务,自然让台湾民众尤其是青年一代思维“窄化”,保守、不求进取的心态出现,“锁岛”心态逐渐出现,反开放的心态出现,这是反服贸学运爆发的另一社会原因。

  其四,这一代青年生长在台湾大学爆发式发展时代,上大学变得轻而易举,大学毕业生的个人适应能力与竞争力下降,更担心开放(包括对大陆开放)与竞争,只求自保与维持现状。

  另外,这一思潮的出现也与台湾部分政治精神的思维有一定关系。当今台湾最受欢迎的政治人物应是蔡英文,是当下台湾青年人最推崇的对象之一。蔡英文的许多论述,如强调不要追求经济增长而应重视社会分配,呼吁发展“在地经济”,让更多青年留在乡村不再与城里青年争抢就业机会等,明显带有“小确幸”的思维,对当下台湾青年的价值追求与这一社会思潮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关阅读:

[ 责任编辑:范斯腾 ]

原稿件标题:

原稿件标题URL:

原稿件作者:

转载编辑:范斯腾

原稿件来源:东南网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