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要闻  >   正文

中央政治局会议点题京津冀 未来6年需投42万亿

2015年05月04日 08:20:00 来源:参考消息网 字号:       转发 打印

  资料图片:2014年4月12日,购房者在河北涿州市某楼盘销售中心查看住宅沙盘。据房产销售人员介绍,来自北京的顾客占到八成左右。连日来,京津冀一体化成为北京周边各大楼盘重要的宣传主题。新华社记者 王晓 摄

  4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尽管全文还没有公布,但是会议提及的一些内容已经给外界足够的想象空间。

  会议明确,京津冀战略的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调整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走出一条集约发展的新路子,探索出一种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模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新增长极。

  北京市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首都经贸大学教授祝尔娟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北京的医疗、教育等资源在向外输出的过程中,看似是疏解北京的功能,但却给天津和河北带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

  核心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实际上,自去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以来,顶层设计出台的消息就频频传出。

  4月30日经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尽管规划全文并未公布,但是按照会议表述,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人口过多集中在首都,使得北京的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等典型“大城市病”有增无减,但京津冀规划将首要目标着眼于此,是否切口过小?

  祝尔娟并不这样认为,相反,她认为上述目标的设定,恰恰抓住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牛鼻子,“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关键是调整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要控制和疏解与北京首都功能定位不相符合的基础产业,进而控制城市人口规模。”

  这就给天津和河北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动力。北京今年提出了新的人口调控目标,即2020年控制在2300万以内。

  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日前就指出,疏解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必由之路。北京要轻装上阵,有些优质资源就要到河北、天津去配置,产生更大的效应,发挥更大的作用。

  疏解人口也并非只是产业转移那么简单,祝尔娟说,三地公共资源配置不均衡,影响了人口、产业及功能在区域内的合理布局,是导致特大城市人口过于膨胀、中小城市吸纳力不足、难以形成多中心城镇格局的重要原因。

  祝尔娟建议,公共服务领域的协同创新,应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现行的财政体制,完善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按照人口和区域面积等客观标准建立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机制,构建京津冀跨省市公共服务分担与统筹体系。

  优化空间布局催生投资机会

  按照政治局的设想,京津冀将探索出一种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模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新增长极。

  这无疑将会带来巨大的投资空间,据财政部测算,京津冀一体化未来6年需要投入42万亿元。多家机构一致认为,这将给房地产、建材、环保等板块带来确定性投资机会。

  对于外界预期的投资盛宴,祝尔娟说,京津冀的最终目标是打造世界级城市群,至少在交通和生态领域肯定需要协同进行投资。但换个角度来看,规划将有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之分,投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最关键的点在于如何进行有效投资,既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又兼顾经济和社会效益。”祝尔娟说道。

  申银万国宏观分析师李慧勇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京津冀所带来的投资领域非常广泛,比如当前京津冀的铁路轨交建设处在强化和调整阶段,对于城市和区域间的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移和人口流动起到加强作用,并推动区域间分工合作的一体化发展。

  祝尔娟认为,京津冀区域内铁路运输能力的不足,加重了公路压力,而公路运输过分依赖国家高速公路,导致高速公路交通量逐年上升,交通事故频发、拥堵严重,并对城市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为此,祝尔娟在其主编的京津冀蓝皮书2015中建议:必须对京津冀地区现有交通基础设施进行整合与对接,通过“联”促进“流”。

  京津冀的生态环境一直为人诟病,存在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地下水严重超采、城市地表水和地下水源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等问题,使得生态领域投资也将成为三地协同联动所要首先解决的棘手难题。

  李慧勇说,预计加快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时,新能源产业、节能产业、环保产业、循环产业、生态修复产业、生态农业将获得新的投资机会。

相关阅读:

[ 责任编辑:郭碧娟 ]

原稿件标题:

原稿件标题URL:

原稿件作者:

转载编辑:郭碧娟

原稿件来源:参考消息网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