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热点聚焦  >   交响乐《人文颂》赴台交流演出  >   要闻  >   正文

讲好中国故事 传播好中国声音

2013年09月29日 14:30:00 来源:深圳新闻网 字号:       转发 打印

讲好中国故事 传播好中国声音 

 ——大型合唱交响乐《人文颂》的创作主旨、内涵及价值诠释

  艺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要“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深圳历经6年精心打造、创意演绎的大型儒家文化合唱交响乐《人文颂》,以音符以乐章以人声唱响了华夏正音,讲述着中国故事,传播着中国声音:

  “有一种学说源远流长,五千年文明是它宽阔的河床。一个圣人行走在华夏大地,他告诉人类做人的主张……仁!义!礼!智!信!它就是人生的快乐之源,它就是人生的高尚之光。”

  《人文颂》借用西方交响乐的形式与表现手法,创意诠释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向世界传递中华民族的人生理念和生命态度,将中华文化的价值和光辉展现在世人面前。

  《人文颂》的创作,是通过发掘中华传统文化主流价值观念的主旨内涵,从中撷取精华,加以分析提炼,对接当代中国先进文化价值观念,使之在向现代文化的创造性转化过程中,焕发出新的生命与活力。

  一个国家文化主权的建构和弘扬,既要有时代精神,又要有历史传统。深圳地处改革开放最前沿,是一座年轻的城市,却一直有着为国担当的伟大理想与抱负,在文化发展上也一直在孜孜不倦地创新与探索,很早就提出了“文化立市”战略,有着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自信。我们始终坚信,中国文化一定会走向世界,而深圳则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桥头堡”。那么,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什么?我们又如何通过一种全世界都能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去表达、传播中华文化的精髓,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尽一份力呢?《人文颂》就是建立在对此思考基础上形成的一部作品。

  首先,《人文颂》的主题是颂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多次阐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道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心声,迅速凝聚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识。民族的复兴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对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珍视。正如欧洲的文艺复兴是把目光投向其源头的古希腊,20世纪中期印度思想家把印度教的复兴作为印度觉醒的必要条件,中华民族的复兴,必须在充分吸收借鉴全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中复兴,更必须在坚持自身文化主体性中复兴,在深入挖掘民族文化的立身之本和独特价值之中复兴。《人文颂》的创作,意图通过发掘中华传统文化主流价值观念的主旨内涵,从中撷取精华,加以分析提炼,对接当代中国先进文化价值观念,使之在向现代文化的创造性转化过程中,焕发出新的生命与活力。在表现形式上,《人文颂》选择以西方交响乐的形式,主要是让西方世界分享中华文明的智慧之光,并为解决当下全世界面临的困境提供中国药方。

  其次,《人文颂》的主旨是弘扬中国特色的人文思想和人文气质。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而儒家文化因其对人的关切,倾心于人的问题,其人文内涵和意蕴非常深厚。突出表现在:一是肯定人的尊贵,彰显人的价值。如《孝经》引述孔子的话说:“天地之性人为贵”;荀子说:“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董仲舒说:“天地之精所有生物者,莫贵于人。”他们表达的一个共同思想,是人为万物之灵,集天地之精华、五行之灵气。正是在这样的思路下,中国传统哲学成为人学,具有浓郁的人文气质。二是推崇人的主体性,强调独立人格。这是儒家思想中最值得关注的一点。孔子提出“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孟子提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曾子提出“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这都是对人的主体性和独立人格的明确表达。三是饱含忧患意识,担当历史责任。儒家学说从忧患意识出发,探讨的是个人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强调的是个人与整体的义务和责任、入世与担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成为中国传统哲学人文情怀的典型表达。四是探索社会理想,追求人生大道。“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思想,是儒家社会政治理想的最高境界,几千年来一直激励着仁人志士为之奋斗。这是儒家思想中最进步、最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的东西,是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文化所向往的社会理想境界和美好精神家园,也是中华民族的安身立命之所在。可以说,儒家文化不是西方的人道主义,却有非常深厚的人道关怀精神,不是西方的人文主义,却有非常浓郁的、中国文化特色的人文思想和人文气质。

  第三,《人文颂》的风格是彰显中华文化内在的刚健与气节。刚健的观念,始于孔子,后来儒家把刚健作为人生的一个根本原则,这即是民族气节和君子品格。仁义礼智信就是对一个民族的气节传统和君子品格的回归。挖掘和转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刚健和气节,以之为当代的精神力量,是我们接续中国文化气节传统的内在理路。弘扬儒家传统优秀文化,既要表现人,表现人的理性、人的道德,也要表现人的大仁大义、民族的气节。中华民族之所以长盛不衰,这种刚健的、勤奋的、自强不息的、艰苦卓绝的文化力量,是其内在支撑。

  仁慈之心,如同大地包容人类成兄弟;正义之举,如同火焰焚烧邪恶放光辉;礼仪之美,和睦如林;智慧之灵,如水之盈;诚信之贵,如同金石……仁、义、礼、智、信,天人合一,自然和谐,一个“大写的人”就这样站立在苍天厚土之间。

  《人文颂》紧扣儒家文化的核心要义,分“仁、义、礼、智、信”5个乐章,缀以序曲和尾声,通过对儒家文化的传统观念进行现代诠释,在“反本”之中“开新”,呈现出一幅恢宏壮丽的儒家文化交响画卷,以此激励中华儿女为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矢志奋斗!

  任何伟大的复兴,都是汲取历史精华、融合时代观念的创新过程。大史学家司马迁说过:“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也,未必尽同。”民族文化的复兴,绝不是沉湎于过去的辉煌,做抱残守缺的看家奴,或者食古不化的老夫子。我们谈仁义礼智信,是希望回到以人为本的文化哲学,回到人本身来谈,绝不是无条件地要“全盘儒化”,更不是去歌颂那些时过境迁的繁琐礼节、庙堂的庄严、等级的森严。我们是要反映儒家文化中生命的光辉、精神的高尚纯洁、对生命的尊重和礼赞,充分突出生命的尊严、快乐,表现出生命欣欣向荣的无限生机。

  讲仁的时候,温暖敦厚、仁者爱人;讲义的时候,舍生取义、浩然正气;讲礼的时候,儒雅内敛、谦谦君子;讲智的时候,光明睿智、清新理性;讲信的时候,坚毅果敢、一诺千金。

  《人文颂》就是站在这种“日新其德”的角度对仁义礼智信进行新的诠释,在“反本开新”中传达其适应现代生活的正能量,也充分说明了中华民族的复兴是在新的基点上的创新。作为艺术作品,《人文颂》观物取象,把“观乎天文”与“观乎人文”相互观照,实现了仁义礼智信“五常”与金木水火土“五行”浑然天成的神奇契合:仁慈之心,如同大地;正义之举,如同火焰;礼仪之美,和睦如林;智慧之灵,如水之盈;诚信之贵,如同金石……仁义礼智信与金木水火土天人合一,自然和谐,一个“大写的人”就这样站立在苍天厚土之间。

  于是,在《人文颂》中,仁、义、礼、智、信每个乐章都分别散发出与现代观念契合的东方神韵。

  仁,是以人为本的人性关怀,而不是所谓的“妇人之仁”。它对应的现代价值观念是博爱、包容。仁者爱人,孕育万物,何等仁慈!温柔敦厚,承载万物,何等宽广!无边的大地上,万物生发,无偏无私。如果从文学表达意象来讲,仁应该照应山川土地,即五行中的土。孔子说“仁者乐山”。为什么乐山?山即山川土地,它包容万物,在孕育万物过程中无私奉献。仁在融汇一切事物时,与山川土地一样,都是包容的,这就是仁的深厚意义。因此,在仁的表达上,笔者一直想通过《人文颂》,歌颂其土地一样浑厚、高山一样雄伟的内涵。按这个意象去理解仁,就是要把土地山川包孕万物的雄伟气势及其爱的胸怀,用音乐的形式表达出来。

  义,是以人为本的正义大道,而不是所谓的君臣之义、朋友之义。它对应的现代价值观念,就是正义。“义者,所以合宜也。”作为伦理学范畴的义,是一个社会公认适宜的、应该遵守的道德行为准则。义,忠诚地看守着良心和灵魂。义,在平凡中沉默,在关键时爆发;涵泳之时,静若处子,爆发之时,如火山之喷发,如大河之冲决!从文学表达意象来讲,义应该照应五行中的火。义就像一团火,它焚烧一切陈腐的事物,熊熊燃烧又温暖人心。它烧毁的是一切腐朽或邪恶的东西。所以,在义的表达上,笔者希望能够让人联想到火的寓意,展示火的力量,用火来表达义的这种文化意象。

  礼,是以人为本的和谐之道,它对应的现代价值观念是秩序、和谐。毫无疑问,我们必须扬弃孔子对周礼的那份热衷和恢复旧制度的政治追求,更不能歌颂等级森严的封建礼教。但就做人而言,儒家确实倡导言谈举止的优雅与文明,强调人对人的恭敬与尊重,协调人际关系的融洽与和睦。“礼之用,和为贵”。礼仪之美,在于儒雅、谦恭、内敛,蔼然长者、谦谦君子,优雅的举止、谦恭的相处,一切恰到好处。从文学表达意象来讲,礼应该照应五行中的木,即树木与林荫下生机勃勃的万物。青葱的绿色、高大的灌木和地上的小草,是那么和谐、有序,无一不透露出生命本身的顽强和相互之间的依赖共存。中华文化讲的天人合一,不正在礼上得以彰显么?所以,礼表达出那种万物生长既是物竞天择又是和谐统一,既生机勃勃又各自独立的意蕴。把礼那种如林木般的蓬勃生机表现出来,是对过去礼教的一种否定,也是我们今天对礼的一种重新诠释。

  智,是以人为本的人生智慧。它对应的现代价值观念,就是智慧。儒家认为,智慧照耀着社会人生之正途,指引着通往真理之方向。“智者”不仅知识丰富,而且聪明智慧。孔子说:“知者不惑。”孟子云:“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从文学表达意象来讲,智应该照应五行中的水。智是水,有时是一泓清泉,有时是恣肆汪洋,有时是风暴乍起。我们今天仍然用“大脑风暴”一词来表达人们思考力、创造力的迸发。当我们看到它清澈见底时,我们感觉到智慧的纯粹。无论是澄澈的山泉,还是汪洋的大海,无论是沉静的一壶清水,还是急剧形成的风暴,都是智慧的自然流露。而外国人也能理解智慧是水,因此,在智的表达上,既要有灵动的智慧跳跃的感觉,又要有清澈的大智,要紧紧扣住水去表达。

  信,是以人为本的生命承诺。它对应的现代价值观念,应是诚信、一诺千金。儒家把诚信作为人的基本道德。《中庸》认为“诚”是“天之道”。这等于是把“诚”作为至高无上的价值源头来看待。要取信于人,根本在于“反身而诚”。《大学》也以“正心诚意”作为“修身”的前提。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信是坚毅果敢、一诺千金,有金属感,明朗、坚强、阳刚。信是不食之言,不易之道。信是生命的承诺。所以,从文学表达意象来讲,信应该照应五行中的金。为什么要用金作为信的基本评价物呢?因为它不会消失,重量不会变。金既是光芒四射的,又是内敛的,更重要的是它是沉重的,是不可更改的。

  交响乐当然不是字斟句酌的学术文章,而是在音乐制造的氛围和意象上予人以体悟和美的享受。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宝库,使我们寻到了仁、义、礼、智、信与“五行”间的意象关联,而能否使观众“心有灵犀一点通”,则要看音乐的表达能力了。

  创作《人文颂》,就是要寻找新的意涵、活的文化,挖掘、弘扬儒学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回到人的本身,回到人的价值上去。以儒家思想占主导的中华文明是悠久的又是崭新的,应该在新的时代,用它的价值和光辉,沐浴着全人类。

  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伟大征程中,中华文明备受瞩目。以儒家思想占主导的中华文明是悠久的,又是崭新的。它绝不是只能陈列于博物馆之中,而应该在新的时代,用它的价值和光辉,沐浴着全人类。

  我们创作《人文颂》,就是要寻找新的意涵、活的文化,挖掘、弘扬儒学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回到人的本身,回到人的价值上去。

  儒家学说的根基到底是什么?对于儒家学说的阐释,古往今来可谓汗牛充栋,这既说明了儒家学说的博大,也说明了阐释者的不同角度和现实目的。简言之,我们认为儒家学说的本质是“做人”,即怎样做一个堂堂正正的君子,而仁、义、礼、智、信就是做人之本,可以说人是儒学的基点。先秦儒家孔子、孟子、荀子等都尊崇人在天地之间的地位,肯定人的主体性和独立人格,重视人的尊严和价值。仁义礼智信乃是儒家提倡的人的核心价值。儒家高度赞扬“不降其志,不辱其身”的志士仁人,高扬人的主体意识,强调道德人格的养成,关注人的自觉、自立,人格的成长、发展。这对形成中华民族精神起到了积极作用。

  不少学者对仁义礼智信进行阐述时,更多的是从国家制度,从有利于统治这个角度去阐述,而对孔子当时提倡的很多人文性的东西的阐述,这几千年以来,不能说没有,但是由于中国的政治体制和文化的变迁,这方面是被忽视了,需要在今天再重新深入发掘。

  我们现在一直倡导以人为本,而儒家哲学正是以人为本,仁义礼智信更是人之本。仁义礼智信最闪光的东西,恰恰就是对人的重视,对人的尊严、智慧、人格的尊重,对人的价值的肯定。儒学以人为本,必然有人的自觉,有真正的人的观念。仁义礼智信的思想传统,充满了人文主义的理性光芒,在今天依然是弥足珍贵的文化资源。以人文为本的中华儒学文化,至今仍是全体中国人和海外华人的精神家园、情感纽带和身份认同。对于当代文化建设来说,儒学关于人的思想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价值。

  儒家文化是关于人的文化哲学,儒家的传统是关注人,要回到人的本身,回到人的整体上去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人的存在是整体的存在,不是理性或者感性这样的单向度的人,而是整体的、丰富的人,与天地并列为三的人,是内外结合的人,是仁义礼智信五德兼备的人。仁义礼智信以中国式的话语方式,阐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对于我们今天来说,是新的意涵、活的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宝贵的思想资源。所谓人文的,其实就是以人为本的,《人文颂》在这个意义上说,就是以人为本颂。

  中国的和平崛起,在最终意义上应是文化的崛起。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内容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否有活力,不仅要看它在历史上所产生的影响,还要看它能否穿越时空,回应中国和世界在当下与未来所遇到的问题。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复兴,不仅在于它在全球文化政治版图中要重新确立自己的独特个性并更加自信,也不仅在于它将继续维系中华民族的内在统一,而且在于它在参与世界文化价值体系的建构中,以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念,为世界的和平发展作出贡献。如何坚持自己的文化传统,向世界宣称自己的文化价值、文化模式,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性的转型中面临的一个文化哲学问题。在“全球化”的世界语境中,必须正视中国的文化身份问题。

  中国具有最丰富的文化资源,但目前在世界文化上的影响力还非常有限。这就要求我们通过有效的手段把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向世界展示的文化软实力。深入发掘儒家文化中最闪光的精神价值,努力把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把中国文化对人的重视、以人为本的理念推广到全世界,凸显中国文化的感召力,确立中华文化在世界主流文化中的身份,这是我们文化学者和文化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工作。

  在重新认识和反思中国的传统文化、挖掘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方面,深圳创作的《人文颂》做出了一次可贵的尝试。《人文颂》在深圳这个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奏响,实际上表达的就是深圳的都市梦想:深圳还是要先行先试,还是要敢为天下先,还是敢于梦想,还是要争做实现中国梦的城市排头兵。这是一个城市的光荣与梦想,它用音符向全世界讲述着关于中国梦的故事,我想,世界一定听得懂。

  文字要翻译,语言有边界,但是音乐没有国界,它是可以超越民族和国家界限的。通过创造《人文颂》,我们首先把人的形象立起来,歌唱仁义礼智信,歌唱人的仁爱、气节、和美、智慧、信义,张扬人的生命尊贵和道德高尚,张扬这种以人为本的古老文化价值观念,实际上,这也是在张扬并维护我们的文化主权。我们希望把国家话语权重新抓在我们民族的手里,因为中国人最早提出了怎么做人的概念,而且一下子阐述了这么透彻的精神。仁义礼智信,绝不是陈腐的说教,而是可以化身崭新的时代观念。《人文颂》所表达的中华文明的精神精髓,将可在音乐的“润物细无声”中,让全世界欣赏和心悦诚服地接受。

相关阅读:

[ 责任编辑:吴怡 ]

原稿件标题:

原稿件标题URL:

原稿件作者:

转载编辑:吴怡

原稿件来源:深圳新闻网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