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热点聚焦  >   人权论坛  >   要闻  >   正文

和平稳定发展的国际环境是共享充分人权的基本前提

2014年09月22日 13:51:00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当前,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中国梦归根到底是每个中国人追求幸福生活的梦,是具体真切的人权梦。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化、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法制建设的不断推进、各项人权行动计划的逐步落实,中国的人权事业发展必将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先生多次指出,中国梦同世界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各国人民共圆美好梦想,共享充分人权,基本前提是要创造一个和平稳定发展的国际环境。对此,我有几点看法:

  第一,国际社会要坚决捍卫世界和平,反对用暴力解决争端,共筑人权事业发展的基石。在所有的人权中,生命权是第一位的。而战争是对人的生命权的最野蛮粗暴的侵犯和剥夺。10多天前,中国和许多国家的人民以不同方式,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表达了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珍爱和平、维护人权的共同愿望。但某些国家、某些势力仍置基本的历史事实和国际公理于不顾,图谋为侵略历史翻案,挑战人类良知和人权尊严,这不能不激起全世界一切富有正义和良知的人们的极大愤慨。只有以客观、负责和敬畏的态度对待历史,深刻反思战争历史教训,坚决维护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和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的战后国际秩序,才能构建国际人权事业发展的基石,才能避免历史悲剧重演。

  第二,国际社会要致力于实现共同发展,为保障各项人权奠定坚实基础。以公正、平等的态度对待和重视各类人权,特别是要尊重发展中国家人民的生存权与发展权。目前,全球发展不平衡加剧,南北差距不断扩大,全世界仍有13亿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极端贫穷阻碍人民有效地享有人权,也是滋生暴力冲突的重要原因。国际社会应加强合作,完善全球治理机制,共同致力于消除贫困和促进发展。

  第三,国际社会要开展建设性对话与合作,妥善处理在人权问题上的分歧。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与偏见,公正、客观、全面地看待各国人权状况。对于发展中国家在发展人权事业过程中遇到的特殊困难和挑战,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并在尊重当事国主权的前提下提供建设性的帮助。我们反对将自身人权发展模式强加于人,反对把人权问题作为打击异己国家的政治工具,更反对以维护人权为借口干涉别国内政。

  第四,国际社会要共同打击恐怖主义这一人类公敌。中国是恐怖主义的受害者,面临“东突”恐怖势力的现实直接威胁,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当前,“伊拉克和沙姆伊斯兰国”等组织在占领地区实行极端恐怖统治,造成严重的人权和人道主义危机。国际社会应迅速采取一致行动,遏制恐怖主义的进一步蔓延。反恐应遵守《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原则,平等保护各国人民的生命权及其他合法权利,充分尊重他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

  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期待通过北京人权论坛等平台,增进和各国人权组织的交流合作,为促进世界人权事业健康发展做出积极努力。

  (本文是作者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黄孟复在第七届“北京人权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摘要)

点击更多新闻进入新闻中心 国际新闻 军事新闻 科技新闻

相关阅读:

[ 责任编辑:王怡然 ]

原稿件标题:

原稿件标题URL:

原稿件作者:

转载编辑:王怡然

原稿件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