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热点聚焦  >   纪念全民抗战爆发77周年  >   最新报道  >   正文

七七事变亲历者回忆:“稍有反抗就会被日军杀死”

2014年07月07日 13:38:00 来源:京华时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昨天,在抗战纪念馆,亲历“七七事变”的郑福来老人边参观边讲述抗战故事。

  昨天,在抗战纪念馆,亲历“七七事变”的郑福来老人边参观边讲述抗战故事。京华时报记者范继文摄

  84岁的郑福来老人坐在抗战纪念馆的讲台上,两手支撑着拐杖,语调缓慢地讲述着77年前的一段沉重历史。这段饱含血泪的惨痛历史,是郑福来人生中不可磨灭的记忆:他目睹了日军当年的滥杀无辜和作恶多端,见证了村里太多人的死亡。

  逃难归来 沿途都是尸体

  1937年,郑福来年仅7岁。

  “七七”事变发生后的第二天,郑福来照旧早早起来,准备上学。父亲却叫住了他,“日本人都要打进城了,还上什么学?”

  郑福来很快就明白了,日本人攻城意味着什么。

  城里到处炮声震天,如同过年时放鞭炮一样。可是,这些炮声带来的不是新年的喜悦,而是死亡。

  头一天还在跟郑福来一起玩耍的邻居小伙伴,10岁的男孩王四春,被落入自家门前的炮弹炸死。炮弹片炸开了王四春的肚子,家里人冒着危险把他送到长辛店铁路医院,但没能抢救过来。

  战斗持续了很多天。宛平城里到处都有炮弹落下。

  “房子都被炮弹震漏了,实在没法呆了。”郑福来说,家人不得不逃到长辛店,日军在后面追,一家人不敢停脚,一直逃到了保定,“到处都是逃难的人,人山人海”。

  郑福来跟着母亲不停地连跑带走,脚后跟全都磨破了,“血跟袜子结在了一起,脱不下来”。

  彼时,守城的中国第29军的官兵们,正与日军浴血奋战,誓与卢沟桥和宛平城共存亡,无数人战死,然而终无力挽狂澜。

  7月29日,北平沦陷。在保定人生地不熟、没有吃也没有喝的郑福来家人,做出了一个最为冒险的决定:回家。

  郑福来永远都无法忘记他在归途中看到的一切。

  “沿途都是尸体。”郑福来说,他和妹妹、表弟几个孩子手牵着手,大人在前头牵着领头的孩子,让他们闭着眼走路,千万别看。

  7岁孩子的好奇心让郑福来睁开了眼睛,“我全看了。路上、两边,到处是死人,堆成堆的死人,老的小的,有的还被开膛破肚。”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郑福来一到晚上就害怕,怎么都睡不着觉,“老想着那些死去的人”。

  拾柴老人 被当活靶子射

  郑家的住处,与卢沟桥旁的大王庙只有一墙之隔。

  郑福来还记得,我29军驻守期间,经常操练大刀,年幼的他也曾跟着战士们学样。

  逃难归来,一切已物是人非。此前驻守的29军官兵已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大量日军。

  离村才短短几天,村里却已有更多的人死去。

  郑福来记得大人说起,日军侵占卢沟桥后,大肆搜捕29军战士,在卢沟桥桥头碑亭后杀了13个人,“都是平民老百姓,都是年轻人。日本人说他们是29军的,全给杀了。”

  村里一个挑水的任姓村民,看见日军进村,因为害怕转头就跑,被日军追上拿刺刀挑死;一个姓田的老爷子,为了自家的门板不被抢走,被日军用刺刀扎死;村中妇女被日军强奸的更是不在少数。

  回家后的郑福来目睹了日本人的残忍:日本人领回来新枪后,在永定河上试枪,小伙伴郭东军的爷爷正在河滩上搂柴火,被日本兵当作活靶子打死。

  生命已如草芥,更加难熬的日子却还在后头。

  日本人在城里的治安越来越严,每个人都不能随意出村,见到日本人必须鞠躬,出门必须要有日方颁发的良民证。学校里日语成了主课,每个学生要唱日本国歌,见到老师要用日语问好。城里的粮食、盐、布匹、煤油等等生活必需品都被严格控制购买。

  郑福来记得,那时小小的他上下学回家,街头到处都可见倒在地上没人管的死人。

  人人都想方设法地弄吃的东西。

  日军军马所里马拉的粪便里有没消化的黑豆,村民就把粪里的黑豆淘出来,晒干净了再吃;日本兵军营的水沟眼里,会有剩饭残渣流出来,大家就捡回来用水投干净了吃。

  郑福来也吃过这些东西,“人要饿急了啊,什么都吃。能填饱肚子,能活命就行。”

  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郑福来度过了8年的青春时光。

  日本认罪 方能持久友好

  郑福来至今还清楚记得日本宣布投降那天的情景。

  当时他正给地里的父母送完水回来,“我看见大王庙的日本兵开着坦克跑了,国民党的士兵在后边开枪追着打,坦克这才停下了,几个日本兵举着手从坦克里出来了。”

  然而日本投降的喜悦并未维持多久,内战便已开始,生活依然举步维艰。

  对于郑福来而言,真正意义上的人生转折始于1949年。

  当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宣告成立。自此,一个新的时代来临了,新的生活开始了。

  19岁的郑福来以卢沟桥镇政府民政委员、治安委员的身份,参加了开国大典。后来,他先后担任卢沟桥镇镇长、卢沟桥乡乡长,人民公社时期担任副社长等职务。

  退休后,郑福来义务在卢沟桥地区做起了讲解员,把卢沟桥地区的历史和文化,把那些已逐渐被淡忘的历史,再次重现给世人。

  郑福来始终难忘曾经亲历的那些苦难岁月。

  “谁愿意当亡国奴?这亡国奴什么滋味?你们年轻人没受过,但老一辈人受过了。日本人侵略中国的这8年,奸淫烧杀无恶不作,真正是民不聊生,生灵涂炭。”郑福来激动地说,在日本侵略者面前,老百姓没有任何尊严可言,稍有反抗,就会被杀死,“日本人必须向中国人民忏悔。”

  对于日本篡改教科书、掩盖历史真相,郑福来极为不满。有一次,他向一名前来采访的日本记者讲述日本侵略中国的罪行,这名记者竟然说,日本人最不爱听侵略这两个字。

  还有一次,几个日本人到卢沟桥大王庙游玩,正巧问到郑福来关于大王庙的历史。“听了我的讲解,其中一个50多岁的日本人直摇头,还说日本人不会无故杀人。”郑福来气愤至极,“50多岁的日本人,竟然都不知道日军侵华的真相!”

  郑福来一直保持着看报看新闻的习惯。他关心中日关系,更关心历史的传承与延续。

  “年轻人一定要多学历史,特别是近代史,铭记历史,不忘国耻,这个民族仇必须得记着。”老人说,“我们当时为什么受欺负?就因为我们贫穷落后。所以我们一定要加强历史教育、提高警惕的同时,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好。”

  郑福来老人说自己从新闻中了解到,中国的领导人、老百姓,都希望中日能够长期友好,也是诚心诚意地想友好,“可是日本人必须得认罪,得忏悔。在这个基础上,我们两国人民才能真正友好。”

  京华时报记者陈荞

点击更多新闻进入新闻中心 国际新闻 军事新闻 科技新闻

相关阅读:

[ 责任编辑:王怡然 ]

原稿件标题:

原稿件标题URL:

原稿件作者:

转载编辑:王怡然

原稿件来源:京华时报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