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热点聚焦  >   追记焦裕禄式好干部毕世祥  >   最新消息  >   正文

雪山永远铭记的好干部毕世祥

2014年04月02日 15:37:00 来源:成都全搜索新闻网 字号:       转发 打印

  “冰冷,很不习惯。”2013年12月15日,许惠明收到了丈夫毕世祥的短信。那天,四川省甘孜州康定县下着大雪,毕世祥从成都出差回到了家中,由于许惠明也在外出差,独自一人在家的毕世祥习惯性地给妻子发了一条短信。然而此后,许惠明却再也收不到这个熟悉号码发来的任何消息了......

  毕世祥,生前的最后一个岗位是四川省甘孜州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也就在发出这条短信的第二天,他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留下的是这片雪山对他无尽的思念。

  2013年12月16日,早上7点过,毕世祥跟往常一样顶着风雪出发了,这一天他要去407公里以外的新龙县进行调研。这天上午,在翻越国道318线康定县境内的海拔4412米的高尔寺山时,因雪后道路结冰,他乘坐的越野车翻下了山崖。

  忙于工作 他与妻子聚少离多

  每当思念亡夫,许惠明总会掏出手机,用颤抖的手一遍又一遍地翻阅着她与丈夫之间的短信。“30多年来,我们的感情一直很好。他是一个工作狂,我们总是聚少离多。”谈到丈夫,许惠明最深的感触就是他的忙碌,“一年365天,几乎有200天都在出差。”许惠明还记得,2011年3月,毕世祥到石渠县开展群众工作,妻子作为州卫生局的工作组成员,也到了这里。两人在一起待了半个月,这居然是最近20多年来夫妻在一起时间最长的一段日子。

  然而,作为妻子的许惠明却没有任何怨言。对她而言,丈夫对她爱是深深埋藏在心底的。在她眼中,丈夫是个典型的康巴汉子,不仅人长的帅,性格还十分温柔体贴。“他不在我身边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短信,每天都会发上20条。”许惠明说,“有时候我在厨房做饭,他就会在旁边跟我聊天,甚至会唱歌。”同时,毕世祥又是一个浪漫的丈夫,每次出差,毕世祥都会为许惠明带上一件件小礼物,虽然不贵,但许惠明最非常开心。如今,许惠明还戴着丈夫20多年前在泰国买给她的象牙镯子。

  铁面无私 在他这里没有“特殊照顾”

  在毕世祥的身边,他的铁面无私几乎无人不晓,家人、朋友都没有因为他的官员身份受到特殊照顾。

  毕达,毕世祥唯一的儿子,在毕达大学毕业面临就业的问题时,本想用父亲的关系打个招呼,找个好工作,却被父亲严厉地拒绝了。他告诉儿子“自己的路自己闯,靠自己才算是真本事。”

  “刚开始的时候,我非常不理解父亲为什么不肯用自己的关系帮我。如今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懂得父亲对我的良苦用心。”没有了父亲的特殊照顾,磨砺了毕达坚韧的性格。通过自身的努力,如今毕达顺利找到了一个好工作,也更懂得了父亲希望他成才的用心。

  “以前因为孩子找工作的事情找过毕世祥,但是却被他拒绝了。他说好好读书,不需要帮忙,就可以找到好工作。” 周华康,毕世祥从小学到初中的同学。虽然没有得到毕世祥的特殊帮助,但周华康心里却没有任何怨言。“他说的在理,而且语气平和,让我是心服口服。”周华康说,由于毕世祥的领导身份,找他帮忙的同学很多,但都没有谁得到过特殊照顾。

  在周华康的眼中,毕世祥从小就是一个勤奋刻苦的好同学。“在班里,他是学习委员,年龄比我们都要小一些,但是他却十分关心同学,学习成绩也非常好。”据周华康说,毕世祥在做了领导之后,与同学们还是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对待大家也是一视同仁。有一次的同学会,毕世祥又因为工作错过了,但他却仍然不忘打个电话问候大家。

  “可惜、悲痛,我们失去了一个好同学,也失去了一个好领导。”在周华康的手机里面,依然存储着毕世祥的电话号码。“我永远都不会删除这个号码,因为他永远活在我的心中。”

  心系群众 他的足迹遍布偏远乡村

  白玉县,地处甘孜州的北部,距康定622公里,是甘孜州最偏远的县。从康定到白玉,不仅要翻过海拔4000多米的雪山,且还要承受一半路程距离的颠簸路面。去一趟白玉县,差不多需要花费12个小时的时间。而每年毕世祥都会在这样艰辛的道路上往返6次以上。

  松吉尼玛,白玉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在提及他口中的世祥部长时,这个七尺男儿不禁落下泪来。“他称我为‘小弟’,曾无数次告诫我说‘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他的足迹几乎遍布了整个白玉县,全县156个村,他走完了70%。” 松吉尼玛说。

  白玉县河坡乡先锋村,离县城约40公里,在这里,毕世祥结对认亲了六户家庭,五保户洛努就是其中一户。洛努,今年64岁,由于长期放牧,患上风湿疾病,生活十分困难,只能寄居在他人家中。“他每次到村里来,都会来看我,为我带来各种生活用品。”谈到这位关心爱护她的领导,洛努失声痛哭。

  然而洛努不知道,这位关心爱护她的领导,其实一直有个未了的心愿,就是让洛努在2014年能够有个居住的场所。为了让洛努能够安享晚年,毕世祥本想让洛努住进县城里面的养老院。但考虑到洛努可能会不习惯生疏的环境以及没有亲戚、朋友的陪伴会比较孤单,所以在村里为洛努修建一所房子才是最好的打算。“世祥部长曾经问我在村里修建一所房子需要花费多少钱,等我了解了情况,准备跟世祥部长汇报的时候,他却走了。” 松吉尼玛说。

  雨天一脚泥,热天一身灰,这是先锋村给人的最大印象,然而如今这一切都不复存在了。毕世祥来了之后,解决了道路问题,如今先锋村每户人家只要走出家门,就是水泥路面。同时,2012年,在毕世祥的努力下,投入60万资金的人口安全饮水工程也建立起来,从此在院子里就有自来水了,村民们也告别了到村外河里挑水的生活。

  走村入户 他带领藏区村落脱贫致富

  丹巴县甲居藏寨位于县城西北部,面积约5万平方公里。景区内近200户藏寨,星罗棋布于山野,形成了恬静如诗的美妙画卷。在2005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组织的选美中国活动中,以甲居藏寨为代表的“丹巴藏寨”位居“中国最美的六大乡村古镇”之首。

  在打造以“民居接待”特色的旅游景点的十多年间,这个小乡村实现了从人均年收入600元到8000元的跨越,从以往的务农、采矿生活,到如今的几乎家家户户都做“民居接待”的转变。这一切都不开曾任甘孜州旅游局局长的毕世祥。

  走进“丹巴藏寨”,一眼就可以看见三尊藏族妇女铜像,他们就是有名的甲居三姐妹民居的三位姐妹花老板。桂花,就是三姐妹中的大姐。从2000年的3张客床,做到了如今的120张客床,甲居三姐妹民居实现了质的飞跃。如今,甲居三姐妹民居回头客众多,有时甚至是供不应求,年纯收入达到60多万。

  “他经常来到村里来调研,每次都会走村入户,关心每一户的经营情况,了解我们的切身感受,教我们做好‘民居接待’方法。”桂花说。在她的印象里,毕世祥总是告诫他们要保留传统文化,日常生活中要穿藏式服装,还要学习锅庄,不能让这样的传统舞蹈消失。同时还要多出去走走,学习其他地方的经验。

  桂花还记得,最初的时候,大家都不愿意做“民居接待”,不知道这会赚钱,完全没有意识。”后来,在毕世祥的带领下,村民们慢慢尝到了做旅游给带来的甜头。2000年,“丹巴藏寨”以“民居接待”为特色的方式在村里开始大规模快速发展。

  然而,面对越来越好的市场环境,村民们虽然尝到了甜头,却在专业的经营知识上出现了空缺。为进一步将“丹巴藏寨”的旅游行业做大做强,无论是甘孜州还是丹巴县,都会经常为村民们举办各式各样的相关经营专业知识的培训,弥补了专业知识不足的空缺。

  不仅如此,“丹巴藏寨”如今的基础设施也得到了改善,泥巴路变成了水泥路,寨子里观景台也修好了,游客也越来越多了,村民的生活也一天比一天好了。

  毕世祥走了,但他的精神永存,真情常驻。雪山不会忘记、草原不会忘记、蓝天不会忘记,毕世祥将永远活在藏区人民的心中。

点击更多新闻进入新闻中心 国际新闻 军事新闻 科技新闻

相关阅读:

[ 责任编辑:王怡然 ]

原稿件标题:

原稿件标题URL:

原稿件作者:

转载编辑:王怡然

原稿件来源:成都全搜索新闻网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