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热点聚焦  >   博鳌论坛开幕 李克强演讲  >   各方评论  >   正文

企业家学者博鳌论创新与企业家精神:政府勿过多干预

2014年04月09日 16:37:00 来源:海南日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创新推动经济发展,已然成为社会共识。但是,如何才能激发创新?创新应该是谁的事?“创新不是科技人员的事情,首先是企业家的事情。”今晚,在博鳌亚洲论坛分论坛“经济学家‘六问’: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上,这样的观点获得广泛共识。

  天合光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高纪凡说,一个企业诞生后,首先就是要取得成功。“成功有两种途径,第一种是通过创新发展,可以是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或市场创新;还有一种是通过获取资源取得成功。”高纪凡说,如果社会大环境不足够公平,那就有更多的人想靠获取资源来获得成功,因为获取资源取得成功比创新取得成功容易得多。

  高纪凡认为,现在中国创新力量迸发的核心,就是要重新构建一个让创新者能够成功的环境。“我们非常高兴看到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凸显了市场的作用,把一些不公平的获取资源的环境消除掉,让那些没有竞争力的企业、简单获取资源的企业得不到发展,逼中国企业走创新之路。”高纪凡说。

  “政府在整个企业发展创新过程中,能够起到的最大作用就是让市场起作用,把审批流程减到最少。”微软公司全球资深副总裁张亚勤说,企业最怕的是政策的不可预测性,特别渴望获得一个公平、透明、可预测的政策法规环境。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张维迎则认为,政府“关心”创新的方式也是值得商榷的,特别是一些地方政府通过补贴等政策优惠形式对产业进行扶持,就容易导致部分企业寻租。“创新是无法预测的,如果事先知道是否能成功,那就不叫创新。所以政府应该做的就是不过多干预,给企业家自由,让他们有创新的安全感。利润让企业家拿,风险让企业家担,这样我们就有足够的创新动力了。”

  “在你创新成功之后你需要什么?你需要一些回报。”芝加哥商品交易所荣誉主席梅拉梅德说,这个回报实际上就是保护知识产权,“这个知识产权必须是你的,你创新了,就要得到保护。”

  “中国一直很有创新力,我了解这一点,比如说火药等。但创新的目的是什么?就是广泛采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菲利普斯说,中国古代发明了火药,但在很长的历史进程中,并没有真正应用到广泛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活动中。

点击更多新闻进入新闻中心 国际新闻 军事新闻 科技新闻

相关阅读:

[ 责任编辑:王怡然 ]

原稿件标题:

原稿件标题URL:

原稿件作者:

转载编辑:王怡然

原稿件来源:海南日报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