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两岸  >   正文

“您在大陆还有个年纪很大的儿子!”--记两岸骨髓捐赠者与受捐者的中秋团聚

2013年09月20日 08:16 来源:新华网 字号:       转发 打印

  今年中秋,对来自大陆的冯永健和居住在台湾的陈雨青来说极为特殊。在这个亲人团聚的日子里,不是亲人的他们却胜似亲人。当冯永健手捧鲜花,跪倒在陈雨青面前,道上一句:“感激,我生命中的第二个母亲”,“海峡两岸血脉相连”这句话又增添了一笔鲜亮的注解。

  台湾慈济骨髓干细胞中心19日在花莲举办活动,庆祝成立20周年,特别为骨髓捐赠者和受赠者组织了难得的一次“相见欢”。在总共36位受捐者中,来自大陆的就占了一半,冯永健是其中一位。

  其实,冯永健与陈雨青看上去年纪相差不大,但他却说:“因为疾病,我的人生曾经暂停,幸好有慈济,有雨青,我的生命才再次点燃。所以,我想跟‘雨青妈妈’说,您在大陆还有一个年纪很大的儿子。”话音刚落,会场里响起了温暖的笑声和掌声。

  家住台中的陈雨青,是一位不善言辞的普通妇女,上台还有些羞涩。当年她瞒着家人捐赠骨髓。可说起这桩善事,她却只是一再表示应该感谢慈济的志工们。

  “听说自己配上了,我当时就尖叫起来,感觉好像自己中奖了!”说这话的不是苦苦等待合适配型骨髓的病患,而是台湾骨髓捐赠者廖敏香。她坦言,自己18日接到电话通知参加“相见欢”活动后,“一直紧张到现在,一直在想她的样子”。她不知道,盼着见她的上海女学生董叶青前一天则还在担心见不到自己的恩人。

  台湾捐赠者郭震纬带着妻子和年幼的女儿,赶来与四川男孩刘鑫见面。听说手术4年来刘鑫健康状况良好,听到孩子一句“谢谢叔叔”,这家人牵挂许久的心放下了。另一位接受骨髓捐赠的大陆男孩杨善的母亲,面对年轻的台湾捐赠者吴明宏,哽咽地说:“因为您,我们才能拥有完整的家和幸福的生活!”

  台湾青年赖屹民的家人到现在还不知道他捐过骨髓。他和受捐者王瑜哲坐在一起,兄弟般地聊起喜欢的体育项目,似乎早已相熟。

  “以前感觉台湾好像有些遥远,了解很少,突然有一位素不相识的台湾大哥,毅然地要捐骨髓救我,我真的太幸运了!”王瑜哲说。

  “这些年,我过年回厦门,走到海边,就会想念捐赠骨髓给我的台湾兄弟!”在广州某高校任教的戴世青2001年被确诊罹患白血病,三个亲兄弟都没能与他成功配型,直到通过慈济找到了当时23岁、183公分的台中青年郭家齐。这么多年过去了,但戴世青在“相见欢”活动现场,一眼就认出了郭家齐。

  “我们这么做,并没有多么神圣,希望抛砖引玉,希望大家都能及时援手、雪中送炭。”郭家齐对记者说。

  血髓,联结着两岸。爱,跨越了海峡。来自大陆的受赠者们都表示要在新生里将爱传递下去。

  “我有义务去传递爱。我康复后常常去医院,鼓励血液病的病患。我的兄弟们已经在大陆的中华骨髓库作了登记。”戴世青对记者说。

  “慈济和雨青把爱传给了我,我想把爱传下去。我是一个医务工作者,用心用爱对待所有病患,这是我今后人生唯一的目标。”冯永健说。

  据慈济骨髓干细胞中心骨髓干细胞银行副执行长杨国梁介绍,自1997年两岸首次送髓以来,通过该中心完成两岸成功配对超过1380例,约占其20年成功配对总数的三分之一。他表示,慈济与大陆中华骨髓库合作密切,希望两岸在这一领域加强合作,拯救更多的生命。(记者陈键兴、齐湘辉)

点击更多新闻进入新闻中心 国际新闻 军事新闻 科技新闻

相关阅读:

[ 责任编辑:王怡然 ]

原稿件标题:

原稿件标题URL:

原稿件作者:

转载编辑:王怡然

原稿件来源:新华网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