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两岸  >   正文

“社会认证 官方采信” 破解台湾食品认证难

2013年05月16日 15:06 来源:福建日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近日,5万瓶金门高粱酒经厦门口岸“登陆”销售。在厦门市象屿保税物流园,记者看到,这批货物享受进口分类管理中“一类产品”待遇,检验检疫部门对其免除抽检程序,实施快速放行。

  按相关规定,境外食品生产企业需经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注册、获得官方认证,在确保质量安全的前提下,方能享受快捷通关,否则必须“批批抽样检测”。但长期以来,因两岸相对特殊的关系,大陆检验检疫部门无法赴台对台湾企业执行相关注册、认证程序。

  突破始于金门酒厂。

  创建于1952年的金门酒厂因生产“金门高粱酒”而享誉岛内外,作为全台400多家白酒生产企业之一,却在台湾白酒市场拥有八成的市场占有率。2004年,企业在厦门建立了金门酒厂(厦门)贸易有限公司作为大陆营运中心。近年来,随着ECFA对高度白酒的关税降低及市场开放,金门酒厂以厦门为基地,加速开发大陆市场。

  2008年3月,入驻厦门象屿保税物流园区后,企业开始享受“绿色通道”待遇,即实施“一线集中抽检抽验、二线分批核扣放行”,免去一般通道“二线需抽检抽验”的繁琐流程时间,但由于没有相关认证,“批批抽检”仍是必要程序。

  “送实验室检测,一次就差不多要20个工作日。酒类销售有淡旺季,一些经销商会因此失去最佳销售时机。”金门酒厂(厦门)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林翠云说。

  2009年初,厦门检验检疫局提出构建台湾本土企业质量体系认证的战略性构想,旨在确保进口商品质量前提下加快台湾食品通关速度,金门酒厂被选为试点企业。为突破官方注册和认证大门尚未打开的瓶颈,该局创造性地提出了试行“社会认证,官方采信”的模式,即认可大陆具有相关资质社会机构的认证结果。这一构想得到了金门酒厂的高度认同,该厂主动申请大陆检验机构认证。

  2011年3月初,通过近一年半的体系认证前期工作,厦门中检公司派专业审核员赴台,完成了对金门酒厂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现场审核工作。当年6月,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向金门酒厂颁发了GB/T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这是台湾本土生产企业获得的第一份由大陆认证机构颁发的自愿性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随后,厦门检疫检验部门派出专家组赴金门酒厂,比照相关进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要求及“一类管理”要求,对企业进行技术指导;金门酒厂也派出两名产品技术检验人员赴厦进行检测技术交流,并接受相关国标全项目检测方法培训,进一步提高企业自检自控水平。

  2012年3月,厦门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为金门酒厂颁发了大陆首份对台白酒企业检验实验室检测能力验证合格证书,这标志着台湾输大陆食品实施“社会认证、官方采信”的检验监管新模式正式启动。

  如今,金门高粱酒在厦门口岸的抽检比例已由批批抽检降至20%。“也就是五批抽一批,这给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林翠云说。

  据统计,实施便利化通关后,厦门口岸的金门高粱酒的年进口量从2011年的19批次、65.1万升,提升到2012年的39批次、100.4万升,年销售额也突破2亿元人民币,今年预计将达到3亿元的水准。

  “金酒模式”得到了国家质检总局的认可。在该局最近出台的《关于支持厦门市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支持厦门检验检疫局在成功推动对金门酒厂“社会认证、官方采信”模式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对台认证领域,扩大采信范围,促进两岸通关便利化。

  近期,又有三叔公食品、味全食品、宏亚食品、北田食品等4家台湾食品企业通过大陆相关检验检疫机构的认证,在被厦门局采信后,便可成功复制“金酒模式”。厦门也有望借此契机,打造台湾食品进入大陆最便捷的口岸。(本报记者林侃、通讯员洪钧)

 点击更多新闻进入新闻中心 两岸新闻 台湾新闻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