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两岸  >   正文

台湾人在大陆:教育界的一些潜规则

2012年10月25日 11:2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字号:       转发 打印

  台湾《旺报》刊登了台北陈虹妤的文章,在文章中,作者表达了存在于大陆和台湾的送礼文化的批判。

  文章摘编如下:

  大陆朋友最近得意地告诉我,他家的小宝贝在学校成绩突飞猛进, 不过厉害的不是他家小宝贝,而是他,因为他准备了一个2000元的 红包给老师,孩子的座位因此调到了第一排,上课时接受老师最实时的指导和纠正,因此学业成绩出现显著的进步。

  同个时间,同事小刘则无奈地告诉我,中秋节前一天老师要到家里做家庭访问,我惊讶表示今年中秋连着大陆十一假期,况且平常老师星期六都不用上班,又适逢假期,怎么挑这个时间来做家庭访问?他告诉我,在这个时间点的访问,背后更大的意义在“释放讯息给家长 ”,而他准备了两盒月饼,希望把高个子女儿座位调到第三排。

  我还记得求学阶段,印象最深刻的是每到学期初大家在教室外面排排站,由矮至高排队,接著依序进入教室从第一排坐起,当时的我们个个卯足了劲抬头挺胸,除了期待自己长高之外,也不喜欢位置太前面,因为总感觉坐在前面会受到老师太多的关注,还要吃进好多粉笔灰,只是没想到我们拼了命地想往后面坐,羡慕那些高个子同学的时候,原来有许多爸爸妈妈这么用心计地要把我们往前送,我好奇这些孩子们知道自己的父母在背后著墨这么多吗?

  我一直以为所谓的送礼文化、红包文化大多存在于政治界和商场,没有想到这样的潜规则已经向下扎根至教育界。就像在我求学阶段,台湾的教育界也存在一些游戏规则,举例来说,放学后老师私下举办收费的课后辅导,往往会泄露隔天小考的考题或进行重点提示给有参加的学生,当家长看到孩子成绩提升,以为这钱花的值得,却少有人去追究问题。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