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本网快讯  >   正文

台湾学者话说甲午恩怨:一段国耻,两种反应

2014年03月11日 08:29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转发 打印

  中国台湾网3月11日消息 1995年4月17日,在日本举行的《马关条约》签订百年纪念活动上,吕秀莲表示,“因为……《马关条约》,台湾终能脱离中国,让我至感不幸中之大幸”。对此,台湾淡江大学副教授林金源日前撰文指出,吕秀莲此举“前往马关朝圣,感谢日本侵台”。

  今天,林金源在台湾《中国时报》再度撰文称,(对于吕秀莲这种)不做中国人的人,才会对国耻无感,依赖强权制衡祖国。

  吕秀莲近日辩称,“当年有台日各界人士100多名在春帆楼回顾百年历史,既非朝圣,更非感谢日本,重点在谴责中国当局完全不顾台湾400多万人的意愿,出卖台湾,其结果是让台湾脱离腐败、落后祖国”。

  林金源说,甲午战后《马关条约》除了割台之外,还割辽东半岛,若非后来三国干涉还辽,满清连“龙兴之地”都被日本占去,中央政府并未独薄台湾。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之下,祖国并未如吕秀莲所说“出卖”台湾,而是日本“抢夺”台湾。我们岂能独责防御的祖国,反倒纵容侵略的敌国?

  何况战败者哪有资格谈“意愿”!马关谈判中因拒绝割台,以致遭日偏激分子刺杀的李鸿章,难道真如吕氏所说,不顾台湾人的“意愿”?清廷关照过辽东半岛的“意愿”?日本会尊重台湾人的“意愿”?

  李鸿章与左宗棠曾在御前展开海防、塞防孰重孰轻的辩论。李主张加强海防,尔后台湾的积极建设都跟李的主张有关。这样的李鸿章,会说出“台湾鸟不语,花不香。男无情,女无义。弃之并不可惜”的话?偏偏包括吕秀莲女士在内的现实政治中人,都曾把这句不知出处的话,硬塞入李鸿章嘴里,制造悲情“台独”史观。

  吕女士的心情是矛盾的,她一方面指责清廷不顾台湾人(拒绝割让的)意愿,一方面又说台湾脱离的是腐败、落后的祖国。台湾如果不愿被割让,怎会嫌弃祖国的腐败与落后?如果祖国腐败又落后,台湾的意愿到底是坚拒割让,还是庆幸割让?

  吕秀莲1995年4月17日在日本的春帆楼说,“因为…《马关条约》,台湾终能脱离中国,让我至感不幸中之大幸”。这是1995年4月18日报纸的白纸黑字。当时和吕一起去马关的人士,如果“既非朝圣,更非感谢日本”,为何要选在《马关条约》签订百年纪念日,而不是日本投降纪念日?

  一段国耻,两种反应。不做中国人的人,所以对于国耻无感,依赖强权制衡祖国却是其上策。国耻是继承爱国传统之台湾人的刻骨铭心之痛,他们不抱怨祖国,只想尽一己之力让国家富强,才能赢回尊严,不再被欺凌。(中国台湾网 何建峰)

  小资料:春帆楼

  春帆楼位于日本山口县下关市阿弥陀寺町,在阿弥陀寺(旧称赤间神宫)旁,今即为“日清议和博物馆”。由于甲午战争战败,中国被迫于1895年4月17日,在春帆楼内与日本签署割让台湾、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台湾岛内掀起抵抗日本侵占台湾的斗争。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