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本网快讯  >   正文

萧万长:两岸企业合作需要强有力的制度化基础

2013年11月04日 20:39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转发 打印

  中国台湾网11月4日南京消息 以“两岸产业合作新局:挑战与对策”为主题的2013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4日下午在南京开幕。两岸企业家峰会理事长(台湾)萧万长出席开幕式并发表演讲,萧万长结合全球及地区经济发展,纵论当前两岸企业合作中的机遇、挑战与对策。在他看来,两岸企业合作应建立在强有力的制度化基础上,继而推动两岸在ECFA构架下,及早完成服贸协议的实施程序,加速完成两岸货贸协议及两岸争端解决机制协议,并进一步强化及扩大两岸货币清算机制,为两岸自由贸易与企业合作奠定坚实而稳固的基础。

  多项协议为两岸经合开新局 发展中也有挑战

  萧万长指出,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剧烈变化,亚太地区经济更呈现出经济开放、结构调整这两方面的快速变化。在此趋势下,两岸经济均面临着较为严酷的转型压力,继而分别提出了以“调结构”及“开放”为主轴的经济政策,以因应区域经济整合发展。

  他表示,过去5年,两岸共签署19项协议,实现全面、双向及直接的贸易、投资、航运、旅游及金融往来。两岸还积极签署ECFA(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两岸投保协议及两岸服贸协议,并建立货币清算机制,为两岸自由贸易及制度化经济合作缔造了崭新局面。

  但不可讳言,两岸经济进一步合作中,也面临着两岸总体政策及经济策略相互配合不足;市场开放程度与企业期待尚有差距;出现重复投资与资源浪费;资金、人才、技术移动失衡等关键性挑战。为此,萧万长提出,面对挑战,两岸企业合作必须寻求新的突破,寻找新的模式,开创新的格局。

  经济转型内涵近 两岸企业合作频现新机遇  

  当然,在两岸皆积极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趋势下,企业间的合作也充满新机遇。对此,萧万长深入指出:

  首先,大陆正加速改变经济增长方式,致力扩大内需。而台湾也正努力改变“以大陆为市场”的代工出口成长模式,希望转向“以大陆为市场的”新模式。这种转变恰为两岸企业提供了新的合作空间与发展机遇。

  其次,大陆正积极推动产业转型换代,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及生产、生活性服务业。而台湾近年也大力发展六大新兴产业及十大重点服务业等。对照双发产业发展内涵,可说极为接近。若能通过政策协调,即可排除面板、太阳能等重复投资、产能过剩的问题,也可进一步在很多产业领域取长补短,创造新的合作模式。

  再者,大陆为扩大内需,正积极推动服务业及城镇化发展,且发展空间极大。因此,大陆可借助台湾经验,通过企业合作,大力推动服务业及城镇化发展。

  此外,两岸正分别推动“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及“自由经济示范区”。双方既然均要为实践自由贸易做准备,应可在推动方式及政策上进行协调,加强合作,分享经验,以创造双赢。

  “两岸企业家峰会”指引合作共赢新对策

  在萧万长看来,面对新的挑战和新的机遇,未来两岸企业合作应有新的方向与对策,而“两岸企业家峰会”正可在其中扮演积极角色。

  对此,萧万长指出,两岸可通过峰会机制,构建经济战略对话机制,整合彼此资源,扩大优势互补,提升两岸经济共同竞争力。可建立企业合作新模式,使其从重视成本、产能、代工等的“量的合作”转变为重视研发、创新、品牌、行销等的“质的合作”,继而结合两岸优势,共拓全球市场。可相互借鉴经验,促进民营中小企业合作。可加两岸服务业合作,共同倡导服务业创新,投入更多研发及推广资源,以带动两岸共同发展。还可针对两岸市场开放及企业经营法制环境,进行经验交换及务实研究,共同强化双方市场机制及法制保障。

  他特别强调,两岸企业合作应建立在强有力的制度化基础上。他期盼两岸在ECFA构架下,及早完成两岸服贸协议的实施程序,加速完成两岸货贸协议及两岸争端解决机制协议,并进一步强化及扩大两岸货币清算机制,为两岸自由贸易与企业合作奠定坚实而稳固的基础。(中国台湾网记者 王思羽)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