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本网快讯  >   正文

康师傅20年公益路:持续关怀 做接地气的公益

2012年11月20日 20:03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转发 打印

  中国台湾网11月20日北京消息 一九九二年,第一包康师傅红烧牛肉方便面在天津投入市场,一股康师傅旋风自此席卷大陆,一家由台湾跨海而来的食品企业迅速成长为华人企业中最大的中式方便食品及饮品集团。同时,康师傅也以持续20年的身体力行来投身公益,树立起企业社会责任的标杆。

  从响应希望工程的“育苗行动”,到设立“顶新奖教学金”、“顶新专项基金”;从改善甘肃白银地区饮用水过滤系统到联合举办天津“母亲健康快车”公益活动;从1998年洪灾、2002年非典、2008年汶川地震到2010年舟曲泥石流……康师傅及其所属母公司顶新国际集团20年来持续在教育、救灾、扶贫、环保等社会公益事业上的投入超过5亿元人民币。

  但是,在公益事业领域投入金额的多少并不是衡量企业社会责任的唯一标准,秉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回馈社会,永续经营”之道的康师傅及顶新集团更是深深明白,公益这条路靠自说自话是玩虚的,持续关怀、让公益精神的正向效应影响社会才符合康师傅一贯的“务实”理念。

  打开康师傅控股官网首页,“小题大作”微公益项目的宣传画大而醒目,这一项目便来源于康师傅20年公益道路上的务实之举——“创响新生代”康师傅——早稻田大学创新挑战赛。

  2009年,康师傅投入超过了1.8亿元人民币启动了世界名校奖学金计划。在与日本知名的早稻田大学达成深度合作协议后,以公益创意为主题的康师傅——早稻田大学创新挑战赛启动,并与恩派(NPI)公益组织发展中心携手,向中国百万青年以博客的形式征集公益创意和想法。一群心怀公益梦想的年轻人,从身边的社会需求着手,把创意和爱心付诸行动,借助挑战赛的平台做出了“小公益”的精彩。

  “挑战赛是抛砖引玉,”康师傅执行长室幕僚长柯元达说,“我们乐见现代志愿精神能更多地从关注身边小事做起,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他人,这不仅与康师傅‘务实’的企业文化相契合,更有助于公益精神透过草根力量延续并且深化,”

  以公益创意为题进行创新挑战,凝聚来自每一个普通个体的公益力量;以企业助学奖学金对获奖项目持续资助;与世界一流名校合作为优秀选手特别开设入学通道……挑战赛不仅仅是企业公益形式的创新,其所达到的社会效果更是值得关注。

  2010年6月,第一届创新挑战赛累计收到近300份提案,8支团队脱颖而出获得了丰厚的创新奖金,其中两岸6位杰出的选手最终获取了早稻田大学的入学资格。

  2011年4月,以“小公益、大精彩”为主题的第二届创新挑战赛,收到了来自全国800多份公益提案,活动巡讲团走进海峡两岸10座城市,与近1900名在校大学生面对面交流,在全国100所高校开展了校园公益广播。

  2012年,挑战赛在两岸开展了12场校园巡讲,共计收到两岸1032份公益项目提案,超过310万青年朋友通过网络关注了赛事,大赛同时在全国113所高校展开宣传。

  做公益有没有考核标准?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执行长室公关部协理陈功儒认为,有,而且很简单,就是看这个公益活动到底影响到了多少希望影响的人。从最初的300份提案到现在310万青年参与,康师傅的这次考核成绩可以称得上亮眼。

  作为康师傅创新挑战赛的长期合作伙伴,恩派(NPI)公益组织发展中心主任吕朝曾在赛后表示:“这是一个人人志愿者的时代,我深信,创新挑战赛所倡导的志愿精神将会深入、持续地影响青年一代,为中国培育更多的公益界生力军。”

  创业20年,康师傅在公益路上仍然稳步前行,所不同的是,现在康师傅更注重于传播公益的一个理念、一个做法、一个方向。影响更多普通人,把想法与爱心化为行动,帮助他人,让公益“接上地气”,让更多人受益。(中国台湾网记者 张瑞宸)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