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本网快讯  >   正文

专家谈两会热点:解读两岸文化交流热点话题

2010年03月10日 16:34 来源: 字号:       转发 打印

  中国台湾网3月10日北京消息 加强两岸文化教育交流是今年“两会”台湾团和政协台联界别组关注的话题之一。他们对此提出的议案有解决台生就业问题、两岸共同编写专业术语词典等,本网记者为此专访了社科院台湾研究所综合研究室副主任金奕,听他为网友解读近来两岸文化交流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两岸文化双向交流需要制度化

  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台湾代表团团长、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会长梁国扬近日表示:“在两岸的新形势下,要把更多的传统文化精品介绍到台湾,也要把台湾的一些文化介绍到大陆来,实现双向文化交流。”

  对此金奕指出,过去两岸文化交流存在一些不平衡、不对等、不深入等问题。首先是交流领域不平衡,文学艺术领域的交流要远多于其他领域的交流;其次是交流规模不对称,大陆赴台交流项目远远多于台湾来大陆交流的项目和次数;政策上也不对等,大陆采取大量积极开放两岸交流的政策和措施,台湾方面却对两岸交流保留限制,参与人员层级也受限制。金奕认为,以上因素长期以来影响了两岸文化的双向交流,随着两岸关系的好转,未来两岸应该对促进文化双向交流作出更大的努力。

  金奕认为,为扩大两岸双向文化交流,两岸最好能建立起文教交流的制度化安排,如此一来,双方都将减除己方阻力或人为设置的障碍,有利于交流的深入和更加常态化的发展;同时,制度化安排也会减少岛内政权轮替对文化交流带来的影响。

  解读两会交流热点

  两岸青少年的交流问题引起今年两会代表的关注。金奕指出,两岸青少年交流未来将趋向规模化和常态化,因为青少年交流是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稳定两岸关系将产生重要影响。

  金奕指出,两岸青少年交流长期以来存在严重不对等的现象,马英九执政后,两岸在文教交流中的积极因素持续增加;目前,马当局不断支持岛内学校与大陆学校开展校际交流、两岸高校异地办学等政策,台湾“立法院”正在推动承认大陆高校学籍的议案,一旦通过,两岸学生互相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和人数将大大提高。可以预期,两岸文教合作将在渐进、有序、开放的前提下迈向更高的新阶段。

  两岸共同编写专业词语词典也是今年台籍代表、委员关注的一个课题。金奕指出,两岸毕竟分隔了60年,各自在语言形式上发展出不同的用法,专业领域上的词语用法不统一,更是对两岸学术交流以及产业结合产生一定影响;有关部门通过编撰词典等方式为增进双方沟通做一些努力,对两岸文化交流、经济合作发展都非常有意义。

  五亮点体现两岸文化交流新进展

  金奕指出,近期两岸文化交流取得了新进展,具体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08年两岸文化交流项目就达到了4500多项,2万多名台生来大陆就读,两岸共同拍摄的电视剧、专题类节目更多,产业合作方面也有较大发展。

  二是交流领域逐渐拓宽。目前两岸交流领域已经遍及教育、出版、图书馆、博物馆、新闻传播、民间艺术、演出、展览,求学、研讨、宗教、民俗、地方文化、特色文化等各个方面,交流也更加专业化、全面化。

  三是两岸交流人员层级不断提高。台湾岛内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等政界高层人士,多次到大陆参加两岸文化交流论坛、祭祖仪式等文化交流活动。

  四是活动逐渐形成品牌。海峡两岸艺术节系列活动、两岸图书交易会、北国风情冬令营,海峡两岸知识大赛等,都是近年涌现的比较知名的两岸文化交流活动。

  五是某些领域交流呈现常态化。在很多领域,尽管两岸没有签署文化交流的协议这种宏观层次的协议书,但是许多具体领域和部门的合作慢慢已经制度化和常态化。(李杰)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