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网友快言

先进是源于对生活的热爱,而非背离

2017年08月18日 11:09: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最近,一篇来自某检察院微信公众号文章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文章描写到,某公诉人为了加班办案,把自己四岁的孩子留在家里,结果孩子不慎坠亡。而他“简单为儿子处理完后事后,拒绝了院党组为其休假的决定,毅然回到工作岗位”。

  此文一出,舆论几乎一边倒,指责文章过度宣传,缺乏人情关怀。最后,有关单位才出来澄清,孩子在家其实是有大人照看的,坠亡而非当事人让孩子单独留在家里所致。而拒绝休假回到工作岗位,只是转移情绪的需要。

  文章之所以会在网络上引起一片哗然,在于它违背了我们对常识、生活以及人情的理解。不可否认,弘扬先进使之成为社会共同遵循的价值规范,需要借助宣传的力量。可问题关键在于,宣传将以怎样的方式进入我们的视野,内化成为我们的精神价值。

  传统上,中华文化的特点是家国同构。意即家庭与国家是命运共同体,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古语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家与国这对共生关系中,对亲人、家庭的担当理应成为我们爱岗敬业,奉献社会的不竭动力。

  先进是对生活的热爱,而不是背离。在生产高度专业化的今天,每一份工作都是社会这部机器正常运转的螺丝钉。热爱工作,爱岗敬业给自身带来了报酬的同时,更是奉献了社会。这一切的背后,是源自于内心对家庭和社会的使命担当。拥有对生活热爱、家庭担当的赤诚之心,理解了工作背后的社会价值,才有了奉献社会的行动自觉,最后完成“自我”向“他我”的转化。

  文章想要塑造先进典型的本意并无问题,只是用错了力。作者并无在人物的内心世界中进行刻画,只是简单地把比惨等同于先进,将“伟光正”建立在人性的扭曲之上,这无异于割裂了家庭与国家的联系,置两者于对立状态。

  一旦忽视了在先进性宣传中背后的基本感情诉求,一味将不尽人情,不食人间烟火作为宣传之目的。更进一步地,将此套路异化为宣传的基本公式,机械化代入,最终宣传的效能只能适得其反,甚至招人反感。

  对国有担当,对家有深情。无论是人间大爱,还是凡间小善,任何奉献社会的行为都是建立在对生活热爱的基础上,宣传要有生活的温度,这样才能够感染人,鼓舞人,成为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一面旗帜。(中国台湾网网友:袁晓聪)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责任编辑:王鑫]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