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王建民:对两岸地方经济交流合作的几点认识与观察

2018-12-31 08:32: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2018年底台湾地方县市长选举,国民党获得15个县市的执政权,一举改变了台湾地方蓝绿执政版图。蓝营县市长纷纷表达推进两岸县市或城市经济交流合作的强烈愿望,大陆也在第一时间表达了支持态度,预示着未来两岸地方经济交流合作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机遇。

  那么,如何用更为准确的概念定义或定位两岸地方经济交流合作,仍是一个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目前涉台学界与媒体更喜欢用两岸城市经济交流合作概念,显然不够准确与完整。不论两岸城市概念或交流合作实践,很难用两岸城市经济交流合作来概括。蓝营执政15个县市,只有4个为市,其他11个不是市,而是县。即使人口最多的新北市,也没有中心城市,市府所在地板桥市人口也不过50多万人,因此用两岸城市经济交流合作不能准确反现实情况。

  在当前台湾政治格局下,民进党执政县市也无法与大陆进行正式的经济交流合作,大陆也只能主要与蓝营执政县市开展经济交流合作。可见,更为准确的表述应为:台湾蓝营执政县市(或非绿县市)与大陆经济交流合作,也可简称两岸县市经济交流合作或两岸地方经济交流合作,不宜普遍使用两岸城市经济交流合作。

  如何认定两岸县市经济交流合作的性质?显然,两岸开展地方性或区域性经济交流合作不是没有前提与条件的,正如国台办发言人在第一时间强调的“在对两岸关系性质、两岸城市交流性质有正确认知的基础上,我们欢迎台湾更多县市参与两岸城市交流合作”,也就是承认“九二共识”或认同“两岸一家亲”。正是因为无党籍的台北市长柯文哲认同“两岸一家亲”理念,才有“沪台双城论坛”的延续举办与沪台城市交流合作的进行;正是因为新任高雄市长韩国瑜等国民党执政县市长承认“九二共识”,才有大陆的善意表态与欢迎,才有澎湖县候任县长赖峰伟在选后第一时间赴大陆参访。

  民进党执政,在两岸没有政治基础的情况下,两岸之间不可能有任何正式的接触、互动,不会有任何正式的交流与合作。特别是蔡当局还会持续推进“台独”分裂活动,大陆则会强化反“台独”、反分裂的斗争,这一斗争与力量构成现阶段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条主线。在此形势之下,两岸县市或地方交流合作就显得格外重要与必要。在民进党上台执政及其在地方执政占优势之下,两岸县市交流合作空间受到限制,虽曾有蓝营八县市长开启两岸地方交流合作行动,但受到蔡当局的管制,未能持续推动,成效也不显著。如今国民党在地方执政获得优势地位,承认“九二共识”,并表达出推进两岸地方经济交流合作的强烈愿望,自然给未来两岸地方经济交流合作创造了新的条件。

  民进党执政及其“反中远中脱中”的两岸政策思维,必然会影响到两岸地方经济交流合作的广度与深度。日前蔡当局或绿营县市长不断强调两岸政策的主导权与管制权,强调“两岸城市交流不要有政治前提”,“城市交流不应访有蓝绿差别”,“要在对等、尊严下进行”。其实,绿营就是认为不要有承认“九二共识”或认同“两岸一家亲”的提前,只要经济利益,不要政治基础。这显然不符合两岸关系发展的现实。

  不过,为了执政与选举需要,加上民众强烈希望改善经济民生的民意态势,蔡当局对于非政治性的两岸县市或地方经济交流合作议题应不会有进一步的严格限制,可能还会适度放宽,这让我们对未来两岸地方交流合作前景抱有期待。

  我们对两岸县市经济交流合作内容或项目也要有客观与清醒的认识。

  一是农业领域的交流合作是重点。蓝营执政县市长不断表达积极争取向大陆推销农渔水果等产品的意愿,大陆也会支持与配合,会加大采购农渔水果产品,预计未来两岸农产品贸易会有一个新的发展。不过,采取何种运作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仍是需要认真思考的。应当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建立两岸农产品采购有效运作平台,减少中节环节,缩短时间,加快通关。要不要建立新的台湾农产品契作合作模式?契作何种农渔产品?也是需要认真研究的。大陆技术输出支持苗栗县大闸蟹养殖发展是成功案例,是大陆技术支持台湾的新型合作模式,是可以继续推广的。可以说,未来两岸县市地方农业领域的交流合作有着较大的努力与发展空间,但仍要处理好政府协助与市场机制的关系,政府提供协助与支持,但不宜直接经营与过度介入,要按市场规律办事,发军市场机制。

  二是鼓励大陆民众赴蓝营执政县市观光旅游,带动人潮与消费,刺激相关产业发展,有助于改善当地经济。争取大陆旅客,促进观光旅游成为蓝营执政县市试图改善当地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蓝营执政县市则要进一步创造更好的旅游观光环境,提供更好的旅游产品以及更具创意的拌手礼与文化创意产品,不能只有传统的凤梨酥与太阳饼。不过,在旅游观光路线与餐饮选择安排上仍需要台旅游行业的协作与配合,惠及更多当地民众。

  三是扩大人文交流合作。在蔡当局大力推动“去中国化”与“文化台独”的大背景下,推进与蓝营执政县市人文交流合非常重要,也是两岸县市交流合作的重要面向。这种人文交流合作更基层,更接地气,可做得更扎实。如果两岸地方经济人文经济能够全面推进,未来两岸地方交流考察活动会更频繁,可能会签署更多地方层级的交流合作协议或备忘录,也有利繁荣地方经济。

  四是未来两岸县市之间可能会有更多合作机制平台的建立。沪台双城论坛是可借鉴的方案之一。高雄市未来选择与大陆沿海城市建立双城论坛的机率是很高的,目前已传出选择深圳、厦门、宁波等城市。其他蓝营执政县市也会争取与大陆一些县市开展对口合作与设立新的合作平台,如果15个蓝营县市与大陆不同县市签署合作协议,建立交流合作平台,将成为两岸关系的一个重要新发展。当然不同县市的经济社会差异,在交流合作内容上会有所不同,形成不同运作模式,形成差异化发展。

  然而,对于经济合作最重要的大陆企业赴蓝营执政县市投资则并不看好,更需要谨慎。投资政策是台当局的管理权限,不是地方政府说了算。特别是投资主体是企业,企业投资会进行风险与收益评估,在台湾复杂的政经环境与及对陆资不善的政策下,预计大陆企业对台投资不会有明显增长,更难有重大投资项目落地。

  那么,两岸县市经济交流合作会有怎样的成效?总体上要审慎乐观。若是农产品采购与扩大观光旅游能够顺利推动,对地方经济发展会有一定帮助,但对县市整体经济发展的帮助则不能过于乐观。没有投资合作,没有大型合作项目落地,只有农产品推销采购与观光旅游,对台湾县市经济发展的拉动仍是有限的,也是不会持久的,一旦两岸关系形势发生重大逆转与变化,这种合作可能就会受到影响。就是说,台湾地方县市经济发展,仍主要依靠内生动力,要靠台湾整体经济发展与大环境。就是说,台湾整体经济发展态势与竞争力高低决定地方县市经济发展与表现,两岸县市地方经济交流合作有帮助,甚至对某些行业有很大帮助,但地方经济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取决于许多因素,不是单一的两岸县市经济交流合作所能从根本上改变的。

  另外,就台湾不同县市经济表现与未来发展观察则有很大不同,农业县市与工业县市有差别,东部与西部、北南与南部也有差别。台北市、新北市、桃园市、新竹县市等经济基础好,产业实力较强,具有较强经济竞争力;东部地区经济相对发展滞后,没有高科技等支柱性产业。当然外界最关注的是高雄市能否扭困局?会不会实现韩国瑜提出的“货出得去、人进得来,高雄发大财”的目标?高雄会不会重新再起?这是一个有难度的重大战略性之问。由于选前已有多个重大投资项目计划落地高雄,选后企业界对高雄市投资信心回升,也有新的投资计划提出,大陆方面也会乐意推进与高雄市经济交流合作,因此对未来高雄市经济回温与发展还是抱有期待的。

  但就整个台湾来说,在民进党执政下,“反中去中脱中”思维与“台独”分裂活动不会停止,短期内两岸关系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善,统独斗争依然尖锐与激烈,依然会严重阻碍台湾经济发展,不利县市地方经济的彻底改善与发展。尤其是台湾经济发展面临的“五缺”与产业结构失衡等问题,更不是县市地方政府所能改变的。另外,中美贸易摩擦不会短期结束,外部经济大环境可能会进一步恶化,也不利地方经济的发展与改善。因此,我们对未来两岸县市经济交流合作抱有期待,应积极努力推进,但不能过于乐观,更不能寄希望于大陆适度协助就能从根本上扭转台湾经济或县市地方经济发展的困境。(王建民,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福建闽南师范大学两岸一家亲研究院名誉院长)

[责任编辑: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