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   政治

台当局“前瞻计划”为什么招致排山倒海的反弹?

2017年05月02日 09:47: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民进党日前强势通过“前瞻基础建设特别条例”初审,但各界反弹立刻排山倒海而来,蔡英文也批台当局“行政院”沟通不足,民进党团随即宣布条例重审。台当局“行政院长”林全对此坦承沟通不够,但他也反击外界对计划的批评不具体,要求外界必须逐项指出缺失。这种态度,似乎没有准备要接受不同意见的挑战。

  台湾《联合报》2日发表社论说,如果条例退回重审只是为免程序“太难看”,以民进党在“立法院”的多数优势,通过此案毫无悬念,只不过时程多了几日。然而,这并没有响应民间对计划的两个担忧:这些投资,真是当前台湾最迫切的项目吗?这些投资能带来什么效益?后续营运会不会成为下一代的负担?

  社论表示,摊开轨道建设项目看,包括基隆与新竹轻轨、台中捷运(捷运,即为平常所称呼的地铁,多为台湾用语)延伸彰化、高雄捷运冈山路竹延伸等十个投资案属新兴计划,台当局能否负担金额这么庞大的投资计划,令人担忧。以高雄为例,该市在轨道建设中拿下1700余亿元(新台币,下同)经费,堪称大赢家。但是,连民进党市议员都质疑高市要自筹近800亿、融资逾500亿,如此庞大的资金负担极可能排挤高雄市的经常性支出,甚至拖垮财政。

  岛内各政党民意代表虽都对前瞻计划有不同批评,但因为明年即将进行县市长大选,在此氛围下,台当局送来的大礼,地方谁敢说不要?至于自筹经费来源,未来能否偿还,几乎看不到可靠的说明。轨道经营不容易,检视高雄经验,即一目了然。高雄捷运是岛内第二个大众捷运系统,但高捷通车9年多,迄今未摆脱运量不足的困境。今年3月,高捷平均每日运量17万人次,仅达当初设计目标每日50万人次的3成;其平均每公里旅客仅3600人次,比起台北捷运每公里1万5千人次,远远望尘莫及。

  高捷运量的低迷,正反映前瞻轨道建设计划缺乏翔实的评估。民进党常说,高市缺乏资源,如能兴建更多捷运路线,运量即可急起直追台北捷运。问题是,若连拥有两条捷运的高捷都陷入十年惨淡经营,未来基隆、彰化等地的捷运或轻轨,不仅路线单一,与现有公共运输的结合严重不足,岂能不重蹈覆辙?不少交通专家认为,城市大众运输要以现有的公交车或铁路路网为基础,据此发展捷运,才能发挥相乘效益。但是,前瞻计划却只想一次到位。试问,将台中捷运延伸到彰化北部,这种光杆式的路线,能为当地带来什么实质改变?

  然而,专家的声音,一遇上地方县市长一句“难道我们不配拥有捷运“的反驳,立刻就被挡了回来。民粹政客更强有力的话术是:”这会让台湾区域发展更平衡。“但是,所谓区域平衡,就是乡村复制都市吗?小小的台湾要打造几个跟台北一样的都市才会满足?

  蔡英文日前赴高雄视察时说:“菊姐,你该有的都会有。”暗示高雄市想要的需求,台当局都会埋单。但如果换一个方式反问:台当局若把前瞻的资金交给各县市“公投”决定,捷运会是地方民众的优先选项吗?他们更想要的,也许是更完整的公交车路网、拯救生命的医疗体系,或者更能让他们自在呼吸的空气质量。

  该社论强调,台当局“行政院长”林全认为外界对前瞻计划的批评不具体,事实上,“不具体”恰恰就是前瞻计划的最大罩门。“想要”与“需要”是前瞻计划必须厘清的分界,加速推动民众“需要”的建设,才是前瞻;错把政治人物“想要”的当成民众的“需要”,则往往变成坑钱。

[责任编辑:李杰]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