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   政治

“转型正义”只为财 民进党别装了

2017年04月13日 08:20: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台湾《联合报》4月13日发表社论说,蔡当局高喊了一年的“转型正义”,至今仍然震耳欲聋;但是,在正义之神不断假凡人之手行践实施之后,其原本面目似乎也逐渐变得清晰可辨。历经“不当党产”的追讨、“附随组织”的清算、“促转条例”的争议,到“财团法人法”的制订,岛内主政者越打越热的“转型正义”牌,似乎全简化成只为了“钱财”;没有财产可争之处,正义也就匆匆行过。

  最明显的例子是,民进党上月草草完成民进党版“促转条例”草案的初审,对原住民的转型正义完全略而不提,原住民“立委”高金素梅等人为此大呼不平。其中原因,不难理解:民进党党版的“促转条例”的主要兴趣只在追讨国民党党产,但是,在党产问题被切割移至“不当党产条例”交由“党产会”另案处理后,尽管“促转条例”仍杀气腾腾,但民进党的志趣已大不如前。

  进一步看,处理原住民族的转型正义,当权者必须逆转角色,采取非主流的思维,耐心聆听并解析复杂而久远的原汉纠葛,才知道要如何着手处理其失去之正义。对于一向追求政治速效的民进党而言,这样的工程一则太过浩大,二则可预期的回收太少,因此觉得不值得付出。事实上,民进党高谈阔论的“转型正义”,始终只愿从日本战败之后起算,就是为了便于剥削台湾民主化的果实,从国民党身上榨取自己的利益。而如果真要认真处理原住民的转型正义,则台当局必须奉还土地、回复真相;对此,民进党意兴阑珊,也就不难想象。

  顾立雄领军的“党产会”自去年8月底成立至今,即将届满8个月。这8个月期间,党产会磨刀霍霍,除冻结国民党资产和账户,认定多项企业为“不当党产”,更大张旗鼓调查了多个早年成立的血液基金会、妇联会、“救国团”等所谓“附随组织”。其中,妇联会甚至主动宣布捐出160亿元(新台币,下同),作为台当局推动长照的专款。

  党产会这段期间究竟“没收”多少“不当”党产,这些款项目前的处理进度为何,未来将如何运用,顾立雄有必要公开向社会大众作出阶段性交代,以昭公信。否则,如果只是将一堆钱从国民党的党库里掏出来,却旋即被送进民进党或其附随组织的私口袋,甚至流向行方不明之处;那么,这样的“转型”,又彰显了谁的“正义”?

  再以最近颇滋争议的“财团法人法”草案为例,除了“立法”逻辑令人难以苟同外,也暴露了民进党表面上高呼转型正义,实际上“拢是为着钱啦”的企图。一些早年接受日据遗产而成立的财团法人,因受惠年代久远及土地增值等因素,名下拥有庞大资产。民进党觊觎这些财产,却碍于现行“民法”规定,无法强制加以处分;因而刻意制订“财团法人法”,增订可以透过解散、合并手段将这些资产纳为公有的条款。如此赤裸裸的用心,又真能标举为“转型正义”吗?

  事实上,从某个角度看,台湾一些日据遗产之所以能保全至今,而未遭变卖或流入私人手中,恐怕还得感谢这些财团法人消极保存。试想,如果这些资产变成台当局可以操控之物,可能早就被开发、出售,挥霍殆尽。再说,台当局对于财团法人,除了可透过董监事会议予以引导、制约,也有各种法律途径足以监督。如果发现财团法人运作有任何踰法或不当行为,台当局作为监督者,自可将犯罪者移送法办,或将违规者撤职解职。可议的是,“财团法人法”却一心只想要将这些老财团法人名下的资产变卖,而不是要导向正常运作。这种“拜金”思维,眼中只见财产,岂是一个高呼“转型正义”的台当局表现?

  蔡当局高调标举的转型正义,落实在行动中,却只见秤斤论两的金钱算计,包藏着自我扩权的用心。这样的正义,未免太廉价!

[责任编辑:李杰]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