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   政治

澳媒:谢长廷若处理好两岸政策 或可重掌党机器

2013年04月08日 12:31: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谢长廷会否参选民进党党主席一事,近日成为媒体关注焦点。澳门《新华澳报》4月3日刊载署名富权的评论文章,陈述近来一系列造势行动的意图,并分析谢长廷参选民进党主席的可能性与可行性。文章直言:谢若处理好两岸关系的强大舆论氛围,或许会让民进党人及其支持者口服心服,心甘情愿地让谢长廷再次执掌民进党的党机器。

  全文摘编如下:

  台湾“美丽岛电子报”副董事长吴子嘉、郭正亮在赴大陆福建平潭出席两岸关系研讨会前夕,分别发出惊人之语:在历史洪流推演下,当苏贞昌选择“敌对大陆”,而民进党有必要打破国民党对两岸情势的垄断时,谢长廷参选下届民进党主席,“似乎已成必然趋势”;苏贞昌若继续紧抱“反中”路线,预料明年此刻他的党主席连任之战将面临严峻考验;取而代之的则是持续“向前行”的谢长廷;民进党能否在两岸关系上有所突破,党主席苏贞昌似无意愿,“若当时‘中国事务委员会’由谢长廷出任,现在的局面可能是另一番景象”。

  不知是吴子嘉、郭正亮是在得知谢长廷计划参选民进党主席而作出了预告性的报道,还是吴子嘉、郭正亮的报道启发或刺激起了谢长廷要参选民进党主席的兴趣?反正这几天谢长廷确是忙乎起来了。一方面,他不顾自己曾作出“退出政坛”诺言的事实,更不讳忌参选党主席的问题,昨日在主持“台湾维新非核家园推广站”会后受访,被媒体问及是否要参选民进党主席时,既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但却说了一番意味深长的话,他现在是自由人,选甚么都可以,可参选议员,也可以选县长,他会听所有人的意见,自己再做决定。谢长廷的这番话,可说是他要再选党主席的意愿已是呼之欲出。因为以谢长廷的“身价”,要选就是选大的,最小也是党主席,根本不可能是连“立委”也比不上的县、市议员,跟不上一个小小的里长,这岂不是委屈了曾任民进党主席及“行政院长”,并曾参选过台湾地区领导人的谢长廷?

  另一方面,谢长廷很可能是为了参选党主席而铺陈造势,并为强化自己参选党主席的正当性及合理性以至是必要性,近日陆续推出了一系列有关两岸关系的谈话。

  实际上,在民进党前任主席蔡英文去年初败选台湾地区领导人后的检讨报告中,提出了为了“缩短最后一哩路”而必须调整党的两岸政策的论述之后,民进党内曾掀起一股“大陆热”,不少具有指标意义的党员前往大陆参访,并与相关人员进行对话探讨。谢长廷也在苏贞昌竞选党主席时,建议民进党成立“大陆事务委员会”,并获苏贞昌承诺由他出任该机构的“主委”,希望能籍此建立与对岸进行“民共交流”的平台之后,于去年10月前赴大陆进行了“破冰之旅”,为民进党2016年再次实现“政党轮替”创造必要的政治条件。

  但遗憾的是,苏贞昌不但是食言了,未有践诺任命谢长廷出任“中国事务委员会”的“主委”,而是自任为该机构的召集人,并将该机构的决策职能削减为仅是发表意见的“神仙会”,使得党内各“天王”都拒绝参加,而令该机构“形立实废”。这就使得谢长廷无法在民进党的两岸政策中推行自己的一系列论述。既然如此,那就倒不如自己参选党主席,在当选并就职后,直接推动民进党调整两岸政策了。而且,与其是由“中国事务委员会”(谢长廷建议的称谓是“大陆事务委员会”)向党中央提案建议推动,不如干脆由自己以党主席的身份向党中央提案并主导推动,来得更直接。由此角度看,苏贞昌的排拒谢长廷,倒是将会产生让谢长廷“塞翁失马,安知非福”的效果。

  然而,倘若谢长廷果真是以这些论述来作为参选党主席的政纲,可能会适得其反,徒增其成功当选的难度。实际上,他在去年10月赴大陆参访返台后,虽然得到了民进党外人士的赞赏,也得到党内部份人士的支持,但却遭到党内“独派”的狙击批判。这也是苏贞昌食言不让他主持“中国事务委员会”的其中一个原因。以民进党“独派”在党内还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政治生态,以调整党内两岸政策为参选政纲的谢长廷,不一定能够当选。何况,谢长廷还须对“退出政坛”的誓言自圆其说。

[责任编辑:张洁]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