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   文化社会

日本核食品进台湾 肖想横柴入灶?

2017年01月06日 16:03: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台湾引进日本核食公听会冲突不断,台当局“行政院长”林全拍板延后1月的2场,改以网络先与民众沟通。台湾《中国时报》6日发文对此发表评论说,改弦易辙的操作,不无时间换取政策闯关空间的意味,真能奏效吗?之前11场公听会几乎都以脱序收场,原因出在信息不透明、先有结论后开公听会,蔡当局以人民健康“乞怜”日本让人民气不过,若不修正这些源头,只想摸头民众,恐怕不易奏效。

  台当局提供日本核食信息一直是单向、不充分、不透明,民众因而理性反对让日核食进关。公听会现场的数据发放作业不当,已有官员道歉;网络呈现的台当局说帖,至少有“卫福部”、“食药署”100多题问答;“国发会”的“公共政策网络参与平台”也动员相关部会制作了高达122页的说明,不能说是没做事。

  这些网络信息虽量大,但问题不少。首先,进去阅览的技术门坎不易突破,得先知道有这两个信息提供,接着熟悉网络使用,还得掌握日辐射食品的几个关键词,才可能拐弯抹角、寻它千百度地登堂入网;对年长者、家庭主妇等与新知及新工具有段距离的族群,等于剥夺他们参与的权利。

  这些信息虽然充分,但不脱“先有立场、后找数据铺陈”的缺点。例如,过度强调美国食卫署(FDA)针对日本核食品安全与否的99-33号警示法律文件。虽注意到这份文件自福岛核灾后已做了24次修正,但未提12月27日才做的最新增补,也未说依日本政府决定来做修改,并不都是解除某品项列管,显然更新速度有时间差。

  另个关键,台湾与美国饮食文化背景差异甚大。美国民众不“哈日”,对日本食品消费很有限,只有东方店卖日本食品,因此FDA只以“警示(alert)”定位这份法律文件;台湾民众“哈日”破表,是日本食品第2大出口市场,由日本青森苹果出口90﹪都销到台湾可见一斑。因此,FDA的宽松警示,并不适合台湾“哈日”的食品消费行为。

  必须绷紧神经的是,福岛辐射危害是现在进行式。上个月加拿大温哥华海域鲑鱼确认遭福岛辐射海水污染,之前上溯美国哥伦比亚河母川产卵的鲑鱼也检出福岛核种,原因有迹可寻,福岛海域亲潮、黑潮汇流后成为北太平洋洋流,一路沿北纬40度往东直抵美、加边界,且福岛核污水近6年偷排入海没停过,源源输送辐射物质到太平洋东岸,鲑鱼怎可能逃得过辐射污染。

  台湾“国发会”、“食药署”的网络信息除了该做以上修正外,也得调整现在单向的信息提供方式。以前述FDA的99-33法律文件为例,美国公民可依《信息自由法(FOIA)》要求美国食卫署提供;不止是公开信息,只要基于公众利益,都可提出申请相关文件;1967年制订的FOIA,美国民众早已娴熟怎么去主张这项权利。相较台湾,信息公开得非常有限;加上只有10年余运作经验,民众对此的权利意识也才起步。

[责任编辑:李杰]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