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   文化社会

从昆山妈祖庙谈两岸大未来

2015年05月19日 09:26: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台湾《旺报》19日社评指出:自去年太阳花学运及国民党“九合一”选举溃败,关心两岸和平发展大局的有识之士,心头一种直觉的焦虑愈来愈深沉,担忧两岸关系进入关键路口,稍有差池,牵动两岸一家亲的“最后一里路”恐功亏一篑。

  大陆对台政策公开政策层面强调正视“三中一青”,不再谈“惠台”而强调“依法”。台湾内部的政治氛围更让人忧心,特别是国民党主席朱立伦、“立法院长”王金平等大咖纷纷表态弃选2016年“总统大选”,国民党是否能赢得2016年“总统大选”继续执政,国民党内部也不敢抱持太大希望,大陆更做了民进党执政的最坏打算。

  台湾大陆政策是否会在政党轮替后再度出现翻转,这是大陆所关心的。尽管大陆几度划出红线,坚持“九二共识”、反“台独”是两岸和平发展基础,一旦破坏两岸关系将“地动山摇”,但赢得2016“总统大选”胜算最大的民进党参选人蔡英文,并未正面回应,蔡英文在两岸政策论述依旧打模糊仗,这让大陆内部鹰派声势逐渐高涨。

  台湾是一个多元社会,政治人物想要胜选,不能拂逆希望两岸和平发展的主流民意,即使短暂的哗众取宠,取得政权,一旦民心向背,终将为民众唾弃,2000年民进党取得执政,但8年后失去政权,就是最好例证。虽然自国民党2008年执政以来,全球经济情势变化巨大,大陆经济崛起改变了全球政经版图。

  反观台湾,因为经济剧变加上陈水扁8年“锁国”政策,引以自豪的台湾经济奇迹,逐渐衰败,台湾年轻人陷入22k低薪困境,让台湾社会很闷。于是社会开始出现偏激言论,反商、反财团、乃至“反中”,但这样的偏激言论,毕竟是少数,台湾经济根基依然深厚,社会深层也很稳定。假以时日两岸交流更开阔、两岸社会关系更绵密,两岸和平发展红利能真正惠及广大民众,台湾民众深刻感受到两岸一家亲,认同大陆崛起不是威胁,“恐中”、“反中”的情绪何来温床滋生?

  昆山30年来的发展其实是两岸关系的缩影,对两岸关系的未来具有启发性。昆山是台商投资最密集的地方,已成为两岸共同家园的缩影。昆山从1990年开始有第一家台资企业进入,近30年来进驻的台资企业已多达4、5千家,随着台商、台干在此打拼,目前昆山有10万多台商、台干、台商家眷子女在此生活。

  走在昆山街头,彰化肉圆、宜兰虾、两岸咖啡、台湾盐酥鸡等台湾特色小吃店鳞次栉比。昆山慧聚寺是台商为求安心打拼,从鹿港天后宫请来的分尊,在此坐镇作为心灵的寄托,这些年来,台商热心出钱出力,每年庙会让慧聚寺不仅是台商的精神家园,大陆民众也纷纷朝拜,香火鼎盛。

  因应绵密的经济与文化交流需要,昆山为台商开出许多惠台绿色通道,从台商幼儿园、中小学校到医院无不移植过来。台商慢慢在此产生归属感、认同感,许多人把家人、事业带到昆山永续发展,越来越多台商在这里有了第二代、第三代,甚至把昆山当成第二个故乡,也有不少第三代台商子女认定自己是昆山人。这种文化认同感,才是拥抱最深的归属感,也才是习近平希望打造两岸一家亲的共同家园。

浏览精彩评论 进入评论频道

 

[责任编辑:李杰]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