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   文化社会

台湾文化界耆宿林谷芳:盼两岸回归共同的文化母体

2014年11月03日 16:30: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原标题:《江湖无限林谷芳》

林谷芳。(图片来源:《两岸关系》杂志)

  “芒鞋踏破,何只在道人脚下;江湖无限,何只在云水生涯。”这是台湾文化界耆宿、禅者林谷芳所著《落花寻僧去》里的一句话,正好借用来诠释他的人生况味。

  无论冬夏,一袭白衣,一头银发,说着一口“台味国语”的林谷芳,数十年如一日自在遨游于中华文化的无限江湖之中,修禅、讲禅、游历、著述,执着于从传统文化中寻找当代中国人安身立命的智慧,也期望两岸回归共同的文化母体,携手弘扬令西方人惊奇与艳羡的东方生命哲学。

  “滚滚红尘中的隐约耳语”

  一次,在台北书院的茶会上,琵琶演奏者弹了半曲《昭君出塞》,旋律缠绵悱恻,委婉惆怅。书院山长林谷芳接过琵琶,拨弄琴弦,曲意霎时转为铮铮铁骨,竟让人有“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之感。

  “我是一个音乐家。”林谷芳说,他最早被人们认识的身份是学音乐,“俨然成家”。眼下台湾会弹琵琶的人,“几乎都是我的学生”。

  1998年,北京就出版了林谷芳的著作《谛观有道——中国音乐的人文世界》。书中收录了76首中国经典乐曲,其中44首是上世纪50年代大陆录制的原始录音资料,都是稀世之作。

  林谷芳回忆说,1988年,他去上海唱片厂找这些被人们遗忘得一干二净的珍宝,当时连厂里的人都不知道那些唱片放哪儿了。找到它们的时候,老唱片上面都是灰尘、泥巴,用抹布怎么擦也擦不干净。清理好这些老唱片后,林谷芳托人用电脑技术手段,一个个恢复了它们的原声。

  后来,大陆有家媒体在报道中这样感慨发问:“一个处在大陆文化‘边陲’的人,与大陆相隔50年的人,为什么要由他来传承这些东西?要由他来做?”

  “作为一个探寻者和传承者,听到这样的评价,虽然有些夹枪带棒,但我还是很欢喜。”林谷芳说,中国音乐有如此丰富的内涵与外延,而我们自己在理解中国文化的时候,音乐这个面向却常常比较空白。

  1993年,林谷芳在台湾成立了“忘乐小集”,主要由音乐家、书画家、茶师、戏曲家与花艺家组成。“茶与乐的对话”是忘乐小集最为人熟知的表演节目。笔者有幸,曾经参加过春季茶会、夏季茶会,当场领会林谷芳说学弹唱,借茶、借乐诠释国学、妙论人生。

  在春季茶会上,他曾经说,人生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的茶品味人生。“绿茶是不发酵的茶,如果打个比喻,就好比生命刚刚勃发。饮一杯龙井,倍觉神清气爽,让人想起青春年少,让人想起江南的青山绿水。”林谷芳一边解说,伴随着龙井清香的是台上笛子演奏《鹧鸪飞》的幽深细腻、昆曲《牡丹亭》的典雅柔美。与高亢悲情的《霸王卸甲》琵琶对应的,则是相对内敛厚重的“木栅铁观音”,而“松沅熟普”茶,则对应深沉感慨的《二泉映月》、《高山流水》。

  他笑谈,如果一位年轻人只喝普洱或铁观音,未免过于老气横秋,而如果中老年人仍只偏好绿茶或青叶绿意的文山包种,未免“临老入花丛”了。

  禅与乐、禅与茶……在林谷芳看来,禅就是生活,他说,“如实生活如是禅”这句话,仿佛是滚滚红尘中一句隐约的耳语,愿你我都能够读懂。

[责任编辑:赵静]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