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反服贸”变成一种流行吗?

2014年04月08日 10:46: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台湾《中央日报》网络报6日发表署名为陈奕璇的评论文章说,“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原本只是“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的附属协议,但仔细观看现今社会,却忘记当初“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的目的,反而被“反服贸”的声浪所掩盖,导致各式各样的花招尽出,各式各样的“懒人包”充斥眼底。

  “太阳花学运”已失焦点

  台湾学生为自己的观点,站出来发声,走上街头,原是公民自由权利,但占领“立法院”议事场所,攻占“行政院”,难道这属于民主政治的一环?“公民运动”莫非是种流行,莫非是种“热潮”?

  占领“立法院”议事殿堂,绝对不能被允许;议事程序要顺利进行,台当局行政效率才不会有所延误,今日,“太阳花”学运,一开始用激烈的手段,采取占领“立法院”的方式,胁迫当政者,非向其诉求妥协和低头不可,这早已失了“公民社会”应有的风范;“学运”需要单纯化,且目标清楚,而非是无限上纲,运用错误的方式,来达成目的。

  “民主政治”并非妥协艺术的化身

  3月18日占领“立法院”,3月23日进攻“行政院”,到3月30日的“330大游行”,演变至今,学生的诉求一直在变,抗议手段有逐渐激化的倾向。而马英九已召开记者会,针对学运诉求,提出响应,但学生依旧认为“不能接受”;如此僵局,该何去何从?此外,从民进党的网站新闻不难发现,每次的“公民运动”,都有他们大肆地宣传鼓噪,呼吁网民加入,强调让每个人参与改革台湾“民主政治”的历史过程,再加上5月正是民进党党魁之争,于是苏贞昌、蔡英文、谢长廷,都参与“太阳花学运”的游行,试图利用学生,来塑造“民族救星”的形象。

  由此可看出,苏贞昌是现任的民进党党主席,承袭过往的从政包袱,让他无法大展拳脚,他需要“学运”,来改变过往民进党党员的印象;蔡英文学者出身,参加“学运”,只是再度强化她改革民进党的“清新”形象,为自己在党魁与2016年“总统大选”来铺路;至于,谢长廷也只是为了“个人恩怨”,以及未来民进党内子弟兵着想,势必需要放手一搏,利用“学运”,来重振过往民进党内支持度。

  此三人各自有打算,“学运”是他们利用的工具,就如同蔡英文曾提过“政党已沦为载具”,那么实际上“学运已沦为赢取个人利益的武器”!

  “政党利益”不该强加于学运

  绿营人士不断杯葛议事程序,再试图创造话题,来争取青年族群的支持,但却忘记台湾的运作,不可只是为政党利益,而是要为“民众”的福祉着想;更不该针对台当局施政为“反对而反对”,用此来扩张反对台当局的力量。

  假若利用学运,来号召青年族群的拥戴,那是大错特错的行为。更不可只为个人政党利益来挑弄学生反政府的情结;因此,“学运”真若无政党介入,那就让它尽早和平落幕。

  “逢中必反”台湾将走不出自己的路

  两岸关系不能倒退,“逢中必反”也只会成为两岸经贸关系的绊脚石;民进党不能每次碰到“大陆”就群起激愤,走向街头。相信台湾势必会走出自己的路,在此之前,“大陆”不就是台湾贸易伙伴的其中之一。台湾目前已跟新西兰(ANZTEC)、新加坡(ASTEP)等国家签订FTA,这对于台湾未来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协议”(TPP)或者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议”(RCEP),都将有所帮助;更何况是台湾和中国大陆,双方“经贸关系”的稳健发展,才能让台湾立足亚太地区不致被经济边缘化。

  经贸关系的稳定,并不会“促统”,也不会造成“过度的依赖”,因为台湾有自己优势产业,不需依靠外界的帮助,能够在国际贸易竞争下生存。

浏览精彩评论 进入评论频道

 

[责任编辑:李杰]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