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天下没有“白的黑色” 民进党自欺欺人

2014年01月15日 09:01: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苏贞昌在去年5月29日说:“民进党不会回过头去搞台独。”上周四,民进党发布《2014对中政策检讨纪要》,被中国大陆国台办指为“依然顽固坚持一边一国的台独立场”,“以所谓核心价值煽动敌意和对抗”。

  对此,台湾《联合报》15日发表社论说,苏贞昌是不是又“回过头去搞台独”了?如果不是,而是国台办的误读误解,苏贞昌即应出面声明“我没有搞台独”;反之,倘若国台办的判读正确,苏贞昌也当出面解释自己为何出尔反尔,又回头搞“台独”。

  回应国台办的指控,民进党发言人说:“民进党的基本价值与立场不变,但政策与时调整。”并称:“坚定的更坚定,灵活的更灵活。”(这是针对北京的“硬的更硬,软的更软”)然而,这却正是通篇《纪要》的根本矛盾所在,因为《纪要》的基本架构即是:“台独更坚定,交流更灵活。”也就是:“否定宪法一中,站在铁杆台独的立场上,主张与中国扩大和平交流”。

  这正如要画一个“圆形的方块”,在逻辑及现实上皆无可能。正如天下没有“白的黑色”与“活的死人”,因此亦不会有“坚持台独的两岸灵活交流”。这个根本矛盾,正是《检讨纪要》呈现的自我矛盾。

  国台办指《纪要》是“台独”,民进党不作辩解,即是默认《纪要》本是“台独纪要”。柯建铭主张“冻独”,民进党加以否定,亦反证民进党仍是“台独”。谢长廷主张“宪法共识”被排除,也反证民进党拒绝“宪法一中”。尤其荒谬的是,经营半年的《对中政策》在上周四发布后,苏贞昌居然又说可在民进党内举行“中国政策大辩论”,那么,半年来这5场委员会与9场华山会议,岂不皆成儿戏?请问:在“大辩论”得出结论之前,这一套“台独更坚定,交流更灵活”的“对中政策”究竟还算不算数?

  《纪要》潜在的主轴命题是:“一个中国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然后通篇皆以“中国/台湾”、“中国人/台湾人”的“一边一国”逻辑思维来进行政治推理,因而主张加强台湾“国防军力”、反对“外交休兵”,强调台湾在“第一岛链”的角色;甚至在论及两岸经济交流的“堆砌文字”中(谢长廷语),也不忘回过头来提醒两岸经贸将促成“国民党旧有的威权国家资本主义的复辟”(难道登陆的台商富士康与八十五度C是国民党的威权国家资本主义复辟?),及两岸经贸对扩大社会阶级化的影响(难道两岸经贸是阶级深化的唯一原因或主要原因?)。再者,《纪要》又主张加入TPP及RCEP,亦更彰显民进党反对《服贸协议》的无理取闹(台湾若欲参加TPP或RCEP,哪一个躲得过“中国因素”?民进党想在《服贸协议》堵住的“中国因素”,若到了TPP或RCEP,恐怕更加挡不住)。

  此篇《对中政策检讨纪要》,文字充满“文革风情”,色厉内荏,理不直而假装气壮。这是一篇被国台办指为“顽固台独”的对中国宣战檄文,当然也是一篇触发民进党“对中政策内战”的开战公告。而在实务上,《纪要》又倒退至“应该积极凝聚台湾内部的共识做为两岸对话基础”,正可显示,“台湾共识”迄今仍是不知所云,而尚待“凝聚”。然则,民进党居然堂皇隆重推出一部“迄无共识/尚待凝聚”的“对中政策”,这是自欺欺人,或自娱娱人?

  世无“圆形的方块”,亦无“方形的圆圈”,也不可能有“坚持台独的两岸灵活交流”。民进党主张“灵活交流”,可见气虚;却又“坚持台独”,则可见已是不能自拔。《检讨纪要》想画出一个“圆形的方块”,却不是圆又不是方;方的“台独”被打枪,圆的交流被讥嘲。

  社论认为,民进党内部的两岸政策辩论已经进入“深水区”。于今之计,必须回到“一中宪法的中华民国”,不要再搞《台湾前途决议文》那一套“借壳上市”。

浏览精彩评论 进入评论频道 

 

[责任编辑:李杰]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