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萧萧话两岸

如今的台湾,还有谁没站出来?(萧萧话两岸)

2017年07月26日 07:14: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点击收听《萧萧话两岸》→ 

  台湾《中央网络报》说:蔡英文初就职,外界本寄予厚望,然而很快地,各种抗议像连环炮一个接着一个出现,连一向低调的传统宗教界都到“总统府”前抗议。真不知现在台湾还有多少团体没有站出来的?对民众来说,蔡英文当局就是一个“乱”字。

  其实,在民进党去年上台才几个月的时候,岛内就有顺口溜这样形容:“天上的华航、地上的小黄(出租车)、中产的军工教、高速路收费员”都上过街了,而这些还都只是前奏。果然,今年上街抗议的人更多了,就连“不食人间烟火”、不问世事、不掺和政治的宗教界人士也动了怒,这就非常耐人寻味了。

  大家为什么要上街?只因“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其实说到底,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诉求,但“不满现状”的感受却是相同的。蔡英文还没当上台湾领导人时曾经说过:“人民走上街头,是执政者逼出来的。”那现在呢?从街头起家的民进党,打算怎样面对频频走上街头的百姓?又计划怎样去医治这股“斗争文化”引发的集体焦虑症?

  民进党上任一年多带给台湾的“乱”,就连长期为绿营喉舌的《自由时报》都看不下去、开始为蔡的执政危机把脉问诊了,岛内各界或“逆耳”或“诚恳”的“忠言”,也是争也恐后的纷纷出炉,媒体上随便扫一眼,就有满满的收获。

  台湾《联合报》说:蔡当局每次端出一项政策或改革,都会使人民愈发离心离德,这实在是可悲可憾之事。例如,“去中”虽迎合了“独派”,却让认同中华文化的民众感觉遭到疏离和背弃;推动“一例一休”时将资方打成剥削劳工的罪人,瓦解了劳资信任;推动“年金改革”不惜丑化军公教为既得利益者,将社会互信和公务员的忠诚一夕击溃……

  台湾工业总会的“2017年政策白皮书”说:台湾投资环境有“五缺”和“六失”,即缺水、缺电、缺工、缺地、缺人才,以及台当局失能、社会失序、“立法院”失灵、经济失调、世代失落和台湾失去了总目标。更糟糕的是,白皮书认为这些问题还在继续恶化,明天不会更好,听起来真是一幅末日到来的景象。

  台湾《中国时报》说:唯今之计,由蔡英文领导台湾人民重新建立“中国人”认同,当蔡愿意说出“我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时,就能与大陆恢复脐带相连的同胞感,成为“自己人”,这样两岸才有再返春天的时候,蔡英文也才有走出执政僵局的可能。

  两岸关系告急、退休金告急、“新南向”告急、青年低薪无前途……台湾民众最期待的不就是这些民生经济难题快点得到解决吗?民进党当然不可能不知道!但其上台以来“外斗九二共识”、“内斗对手政敌”的策略,着实让人有种“不知今夕是何年”的错觉,难道不是应该“当家不闹事”吗?

  难怪中评社会分析出这样的结果:蓝绿恶斗已煞不住车,蔡英文任内还会仗着“立法院”席次优势及一意孤行的两岸政策而让冲突不断加剧。政治环境恶化,更会加速与催化人民用脚来选择自己的未来,这也是台湾民众在混乱政局中的自救。

  难怪台湾《中华日报》会发出这样愤怒的质问:台湾这个“福尔摩沙”美丽之岛,过去被称为殖民之岛、威权之岛,晚近被视为赌博之岛、贪婪之岛,最近则有对立之岛、仇恨之岛的说法,而从“对立之岛”到“仇恨之岛”,为时仅一年两个月,到底是谁造成的?

  台湾文化大学教授庞建国说:当台湾困在“五缺六失”中挣扎之际,大陆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却逐步见到了成效;海峡两岸,一边是“五缺六失”向下沉沦,一边是“三去一降一补”向上提升,消长之间,台湾该往何处去?另有台媒的一句话问得更加心酸:民进党当局眼里只有冰冷的政策,而人民只是达成其政策目的所需要牺牲或运用的工具;当“政府”视人民为敌,台湾焉有太平之日?(马萧萧)

[责任编辑:赵静]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