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网友快言

《人民的名义》:魅力在故事外

2017年04月19日 18:41: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人民的名义》就这样火了,奇迹般的同时揪住了老中青三代人的心。

  不管是媒体还是网友,都在讨论这部剧尺度大、真实、过瘾,因为其在揭露中国腐败现状方面给社会提供了一个情绪释放的阀门,在反腐败的英雄颂歌方面也给民众以信心和力量。但笔者认为比起大开大合、权谋算计、人性悲悯、历史沧桑的《北平无战事》,此剧缺乏深沉与睿智,也在反映现实方面相当单线化、脸谱化,从而显得苍白。

  好官就好的让你想哭,贪官也坏的让你想哭,以至于我以为我在看喜洋洋和灰太狼。

  比如贪官的代表,如道貌岸然又深藏着对权色的贪婪的高育良,只手遮天却没能逃脱他凤凰男命运的祁同伟;好官如金山银山绿水青山都要,却蛮横专治的一言堂班长李达康,一身正气,无半点私心的反贪局长侯亮平,在剧中都展现的相当脸谱,或者说其一出场本身就被符号化了,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正常且有欲望有需求的人,而是一个个被量化的产品。

  现实中,其实更多的是妥协。既有好官与恶势力斗争的正义不屈,也有好官在家庭、社会大环境下的困惑甚至妥协;现实中,既有坏官贪污腐化的种种不堪,也有坏官在各种利益、环境、资源网络下的不得不如此的无奈;现实中,既有上访群众被压迫、剥削的愤怒与冤屈,也有牟利性上访者的大量存在。而这才是当下人情关系社会的本色

  因为人是有欲望的,人情也绝不允许掌权者做到这般决绝,除非他们能做到像海瑞一样视死如归。当然如高育良者们,虽然是病了,难道他们就真的已经不为人民利益着想了吗?他们位高权重,而高权利就意味者高价值,腐蚀他们的潜在风险就会增加很多。利益是这个社会运转的一大基本原则,虽然高育良们被腐蚀了,但他们的本质也坏掉了吗,或许没有。但总比赵德汉这种打开贪婪之门再也闭不上的人要好。这就是值得反思的地方,公权力一旦脱离监督,或者监管者也成了违法者,那么原本可以回头是岸的观望者就可能堕入深渊。反腐本身在于矫枉过正,其目的在于救赎,而不只是惩罚。当然对于无可救药的人,只有牢底坐穿了。

  抛开腐败不谈,不管是高育良们,还是侯亮平,季昌明等都有一个共通点,他们都是理智的人。萧伯纳曾说过“一个理智的人会让自己去适应这个世界,一个不理智的人则会坚持让这个世界去适应他。”

  但我认为这种理智含有曲意逢迎的意味,因为对比现实来看,我们周遭有太多这样理智的人。比如祈同伟会为了上位副省长示好李达康,去给陈岩石挖地;而像易学习这种不理智、低情商的人,则只能在夹缝中艰难独当一面。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逼仄了他们的生存空间,硬生生的成了异类,这种被孤立的感觉不好受,却也是真正有信仰的人才能坚持下去,而他们或才是老百姓真正可以依靠和相信的人。

  在中国这个人情社会,人情本身就成了一种力量,《人民的名人》所展现的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情链。试想如果没有陈岩石和沙瑞金的这层关系会怎样,后面的所有的正面都还会存在吗?

  我想不会了,其结局就是大风厂直接就被李达康拆了,或者之前就被拆了。大风厂员工找谁哭去?找李达康,李达康要的是GDP;找沙瑞金,你见得着吗;找陈海,你先把他叫醒了再说;找法院,人家忙着学外语,再找你就得心脏病进火葬场。

  我不否认现实中有陈岩石这样为名请命的人,但凤毛麟角,官场上的精明人宁愿得罪老百姓,也不会去得罪领导。就像侯亮平所说,老百姓就是很多人用来对不起的。

  正如书中所说的,当官的成贪官,经商成奸商,小百姓见点便宜也争的争抢的抢,一旦手中有权,谁敢保证他们不是贪官?所以,必须改造有病的社会土壤。而人情与职责的冲突很残酷,只有一个健康的社会才能避免和减少这种冲突。(中国台湾网网友:陆玄同)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责任编辑:李杰]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