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   政治

台媒:台军“濒危”需再造,“为谁而战”定荣辱

2017年07月13日 14:59: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今年7月7日是全面抗战80周年纪念。台湾《中国时报》今日发表台湾中华战略学会常务理事傅应川的评论文章指出,抗战中,国军将士不怕牺牲的无畏精神,而今依然让人动容。可目前的台军已丧失了军人武德,濒临土崩瓦解的地步。虽然,近期台军中的违纪、“违法”事件频传,令民众失望,而真正的危机在军队价值体系的崩解。因此,台军已面临再造的关键时刻,而其核心在选择“为谁而战”,且决定台军未来的荣辱。

  评论摘编如下:

  今年7月7日是全面抗战80周年纪念。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国军将士计有321万1千余人,平民伤亡3500万人,为此战争浩劫,家破人亡而流离失所的超过1亿人。

  面对历史,我们必须记取战争的教训,缅怀为牺牲的先烈与苦难同胞,并唤起两岸共同的战争记忆,促进两岸走向和平。

  在抗战初期,所有的列强都不认为中国能战胜日本,但终获最后胜利,有军事评论者对二战军队的评价,认为世界上最杰出的军队,是美国的将领、德国的参谋、日本的中佐、中国的士兵。中国士兵在日军猛烈的炮火下,绝不退缩,在日军攻下了国军阵地后,看到国军阵亡的尸骸,仍成建制排列,显示人人坚持守土,无人企图苟且偷生。

  西方“兵圣”德国的克劳塞维茨认为,精神战力与有形战力,实为融合成的一体两面,虽不容分离,但精神战力仍居于最关键的地位。其内涵有三:将帅才能、军人武德及民族精神,与传统“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的思想相通。

  中国军队的精神战力,源自于“黄埔精神”,即“牺牲、团结、负责”的精神,并以牺牲精神为其核心理念。这种精神,经东征、北伐、抗战不断的奋斗,因而凝聚成莫之能御的精神战力。很显然地,目前的台军已丧失了军人武德,濒临土崩瓦解的地步。虽然,近期台军中的违纪、“违法”事件频传,令民众失望,而真正的危机在军队价值体系的崩解。

  首先,认同的混乱。当今的统“独”争议,随政党轮替,政客主张互异而起伏,使台湾定位不明,“宪法”形同虚设,军队向谁效忠,没有明确的答案。一旦战争兴起,军队必会质疑,搞出战争的是你(执政者),而付出生命代价的却是我(台军)。谁会愿意为此不明,付出生命?这是军校招不到生、军队沉沦的根本原因。

  其次,军队指挥体系的破坏。自洪仲丘一案,政治与“司法”介入军队,导致长官指挥部属的权威不再,指挥伦理受到挑战,命令没有绝对的正当性。面对战场景况,生死关头,如何约束部下,顿成疑问。节制之师不存,军队势必鸟兽散。

  其三,历史传承的沦丧。现今台当局不纪念抗战,不缅怀先烈,不尊崇军人以往的无私奉献,却借台当局财政困难,大减其退休俸禄,如此寡义如何令军队效忠。而“去中国化”的结果,斩断台军与大陆的历史连接,等于去掉台军赖以维系战力的传统精神。精神战力之不存,有形战力将无所依附,战必败。

  因此,台军已面临再造的关键时刻,而其核心在选择“为谁而战”,且决定台军未来的荣辱。(作者为台湾中华战略学会常务理事)

  

[责任编辑:王鑫]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