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   政治

台湾媒体人:政客不仁 以警察为“刍狗”!

2017年04月25日 09:08: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据媒体报道,台湾“立法院”审查“年金改革法案”,毫不意外地在院外引爆冲突,部分官员在群众推挤、冲撞中遭到干扰或受伤。台湾《中国时报》25日发表资深媒体人张景为的评论指出,虽说台湾地区高层警官有政治意识是必要的,但警察系统如果有太多的政治考虑,甚至连中低层警察都受困于政治氛围,整个社会在面临各种多元的抗争活动时,标准将因人而变、随党而异,人心岂能不乱?台湾地区焉能有序?

  评论摘编如下:

  台湾“立法院”审查“年金改革法案”,毫不意外地在院外引爆冲突,部分“立委”与“首长”在群众推挤、冲撞中遭到干扰或受伤;蔡英文与林全为此都强调,针对“年改”陈情抗议的脱序暴力行为,要求警方一定要严惩严办;另一方面,多位绿营“立委”也批评警方“执法”不力,让他们遭到反“年改”群众追打。一时之间,警方又成了“夹心饼干”、甚至是“落水狗”,不分蓝绿、朝野或官民,各方怪罪,有口难辩。

  面对群众运动的处理与公众秩序的维持,很多人常会说外国的警察如何威严凶悍,对于不法脱序行为,如何地果断行使公权力;然而,偏偏这种“羡慕”,在政治影响行政的双重标准下,就是不可能出现在台湾地区。其实,警察在台湾地区这30年来政治变化下的角色调适,彷佛就是整个社会人心演化下一个具体而微、非常值得省思的缩影。

  现在看这几年政治上大大小小群众运动,通过各种新媒体的报道与渲染,有些似乎很像那么一回事,但若稍微拉高历史的视角与纵深,就会发现如今抗争的复杂度与冲击力,只能算是小儿科,当年的警察也更是矛盾难为。

  台湾警察与政治的互动关系,这30年来约莫可分成3个时期。第1个阶段是解除戒严前夕到2000年首度政党轮替,这时期正当威权解体,“民主政治”改革大幅推进,从解除戒严、开放党禁、两岸交流,到台湾“立法院”全面改选、省市长民选、台湾领导人直选,各种工农学等社会运动几乎无日不与;在这段近20年的街头运动狂飙年代里,警察可说是疲于奔命,随时处在与群众运动对抗的状态中。那时拿着盾牌、排成人墙的警方,是抗争群众口中的“党国体制的走狗帮凶”,在发动、指挥群众的民进党政治人物眼里,当然是不折不扣的敌人。我已记不清楚有多少日子里,在许多抗争现场记录着,有时是群众向警方丢石头、铁条甚至着火的汽油瓶,有时是警方强力推进、追打落单的群众,直到惨叫连连。

  2个时期是陈水扁和马英九分别执政的那16年,此时“集会游行法”的施行运作渐成常态,因为蓝绿民主竞争选战化,政党轮替机率一样,于是警察不再是哪一党固定的“工具”,经由选举,蓝绿政客都有可能成为警方的长官;这时的警察理论上角色应该较为单纯,压力也相对减轻。问题是,表面上蓝绿虽知道警察随时都可能为我方所用,因而争相拉拢,社会大众也开始同情支持警方;但结果却使政治干预、操控警方处理群众运动的弹性,变得比过去更复杂,警方因此也更碍手碍脚,顾虑和心眼更多。

  现在进入第3个时期,民进党重返执政,又加上“太阳花效应”所谓“公民不服从”的无罪判决,警方执法势必更为困难,若要说未来不会因此观风向、省麻烦,谁会相信?结果就是可怜了在处理群众抗争时认真执法的警察,稍一不慎就可能踩到政治红线,重伤的是公权力的威信,沦丧的更是“法治”的尊严。

  虽说高层警官当然要有政治意识,但如果有太多的政治考虑,甚至连中低层警察都受困于政治氛围,整个社会在面临各种多元的抗争活动,也是各凭政治立场抒发好恶,标准因人而变、随党而异,不看“合法”与否,只看对象亲疏,人心岂能不乱?台湾地区焉能有序?民进党向来以理想正义要求抗争起家而壮大,应该最懂得此中祸福因果,如今已经2次执政,责无旁贷,绝不能再自以为是,得了便宜还卖乖!

[责任编辑:王鑫]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