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   政治

少了大陆市场 台湾经贸版图难完整

2016年10月27日 10:08: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台湾《工商时报》26日社论指出,为了降低对大陆经贸的高度依赖,台当局力推新南向政策,作为驱动台湾下一波经济成长的引擎。但少了大陆这个板块,东盟市场可以取而代之?值得我们审慎评析。

  首先,推动新南向政策的主因在于蔡当局认为台湾对大陆经贸的过度依赖,但这个论述并不完全正确。因为,台湾对大陆、香港、澳门出口虽然占了台湾总出口的40%,但分析其背后的组成内容,中间财、零组件占70%,它们是台湾出口至大陆,加工后再输出至欧美各地,最终市场并不在大陆。因此,最终产品对大陆市场的依赖只有12%(=40%*30%),意味着台湾在制造上过度依赖大陆为代工基地,但最终品、服务业对大陆的依赖程度仍然不高。

  其次,台湾的制造业能否以东盟各国为代工基地,甚至发展品牌、通路,提高附加价值?初步判断机会不大。因为台湾在东盟国家的制造业布局已久,在越南、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地仍为该国的前十大投资国,尤其在纺织成衣、汽车零组件、石化、ICT等产业上的投资金额均不小。在庞大投资的加持下,台湾的制造业能否以东盟为市场发展自己的通路品牌?如以手机、家电等主流产品而言,台湾缺乏基础IP(智财权),对消费者了解亦不足,品牌行销亦需大量资金,乃至政府的支援,恐怕不容易。另一方面,台湾是否可以复制过去在大陆以投资带动贸易的模式?理论上也有困难,因为不管《跨太平洋伙伴协定》(TP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RCEP),甚至《东盟自由贸易协定》(AFTA)都有严格的原产地规定,未来以投资带动贸易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因此,在制造业上以东盟替代大陆,追求另一波大幅成长契机,有其局限。

  在服务业上,东盟十国有6亿多人口,中产阶级人数亦急遽增加,而且文献也指出2050年时,以购买力平价估算,新兴亚洲(不含日本的中国大陆、东盟、印度等地)将占全球一半的GDP,代表东盟国家的庞大潜力。但服务业涉及在地化、对文化、宗教、消费者行为的了解,以及通路的布建。以日本为例,日本透过国家力量,以酷日本(Cool Japan)计画,筛选日本优良的动漫、文创、食衣住行厂商在东盟国家各主要城市设立展场,有效地将日本次文化深入印尼、越南各地,此一布局需要长时间的投入及政府背后的交涉、支持。另外,服务业涉及市场准入(market entry),也需要有自由贸易协定的加持,这些都是台湾欲利用东盟市场发展服务业,在短期内不易一蹴即成的原因。

  根据上述分析,欲利用东盟国家在制造业上发展品牌、通路,在主流产品并不容易,而服务业的布局短期内也不容易奏效。因此,大陆市场的版图不应轻易放弃,否则,台湾经济在未来3至5年会陷入经济停滞的困境。在服务业上,大陆有3亿人口,1亿人口的城镇化商机,而前述文献亦指出大陆和东盟、印度鼎足而立,都是未来极具潜力的市场,尤其善用上述市场,扩大台湾服务业的规模,创造高阶人力的需求,才能突破年轻人低薪的困境。因此,大陆和东盟应是并行不悖的市场,切记不可以意识型态放弃大陆市场,放弃短期利益而追求长期却不确定的效益是不切实际的。

[责任编辑:李杰]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