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   政治

沉默的蔡英文 危机四伏的台湾

2016年07月22日 09:01: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台湾《旺报》22日社评指出,近期台湾遇到的几个复杂话题,统统被蔡英文“巧门”化解于无形。

  南海仲裁案裁决结果出炉,太平岛成“礁”,蔡当局公开表态“绝不接受”,但只字未提U形线和台湾在南海的历史性权利,以区隔大陆在南海仲裁上“共守祖产、一致拒绝仲裁”的提议,既不靠拢“一中”,又不被骂卖台,还兼顾了美、日的面子。

  17日民进党再度执政后第一次党代会,代表们分别提出了修改“台独党纲”和撤废“中华民国”两个相互背离矛盾的提案,一个要“中止台独”,一个要“去中急独”,都被民进党主席蔡英文按下不表,交付中执会研议,机巧延续了蔡英文自大选至今“维持现状”的一贯立场。

  模糊、柔软、对关键性争议保持沉默,这就是蔡英文因应两岸问题及对外关系的“巧门策略”。按照这个策略逻辑,对南海问题,新当局最可能的做法是,不正面呼应“维护祖产”的提议,也不正面回应马英九提出的南海十点建议,而是以南海为契机,藉此谋求亚太地区的“多边谈判机会”、加入多边机制,争取更多国际参与的空间。南海可能是切入点,也可能是筹码。

  文章认为,未来台湾的“多边外交关系”,可能加大美国、日本、东南亚各国的权重;而两岸关系上,从党代会挡下两个极端化提案看来,蔡英文打算将一切可能挑起两岸争议的话题抹平在萌生阶段,最大限度地避免矛盾激化,在台海两岸“维持现状”的情形下,加紧推进与大陆以及美、日之外的更多面向外部关系,尤其是新南向策略。由此不难理解新当局为何一再以模糊、软化的行动,来处置尖锐的外部问题。

  以小博大、多边多赢,新加坡堪称典范。但回顾新加坡历史,其地理优势与经济开放度、时代节点的把握,都与台湾大不同:政治上新加坡接受周边多个大国的存在,善于营造各国利益均势;经济上依托自由港、跨国投资、政经分离等,强力的政府加之充分的对外开放,以经济成就了外交,这种成功,在亚洲范围内可以说很难复制。

  民进党执政两个月,在“维持现状”的沉默“巧门”指导下,无论内部或外部,政策方向都非常模糊。两个月来,看不出台当局任何积极外向的施政指引,相反是积极对内呼应经济在地化方向,任令进出口贸易持续萎缩,外来投资继续衰退。台湾地狭人稠,必须依赖外来活水,但当下情形却在阻绝外来活水。“从世界到台湾”、“从台湾到世界”的外部逻辑,就更无从谈起了。

  当然,正如蔡英文在党代会上所说的,民进党刚刚执政两个月,面对了连串危机,因应实属不易:桃园机场淹水、华航空服罢工、雄三飞弹误射、台风重创。她说:“台湾有些危机是长久的结构问题,有些是临时的突发状况,但人民唯一在意的,就是民进党当局如何因应”。这其中,长久结构问题带来的危机,攸关台湾的未来。

  但我们仍应对几个问题有清晰的思考:首先,背离大陆是不是台湾多边多赢的必须选项?失去了与大陆的高度关联,一方面台湾经济将失却主要伙伴,另一方面也会在国际空间中失去两岸关系这个重大筹码。

  其次,如果要加入TPP,要推进新南向,是不是就要更加顺应美日的指引,更紧密地捆绑,比如引进美猪?或给福岛灾区食品开门?对台湾究竟是好是坏?

  民进党历来善于理解民意,南海仲裁激起的民众愤慨,不会容许民进党借国际仲裁结果的机会,以出卖太平岛权利为筹码“联美抗中”。看清楚民意的风险,民意可击败政敌,但也要当心民意反噬。

[责任编辑:李杰]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