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   政治

学生审课纲 台湾的“反智元年”?

2016年07月21日 15:09: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台湾《旺报》21日发表评论说,7月19日召开的台湾课程审议会学生代表遴选会议,原订要讨论出遴选办法并选出18名学生代表,结果被学生质疑程序有瑕疵、草率,结果议程完全搁置,25日再议。全程居然与“立法院”开会,委员以程序抵制的情况如此一致,太阳花运动之后,学生行动政治化倾向愈来愈明显。新当局执政成功得力于此,但潘多拉的盒子一打开,恐怕后续发展非可预料。

  拜“反课纲”活动之赐,素来冷门的“课纲”热到人人朗朗上口。但我相信绝大多数的人从未看过“课纲”的长相,因此无从想象创造它或修改它须具备哪些能力?

  以十二年语文课纲来说,十二年跨小学、初中、高中三领域,课纲中无论教学目标、核心素养、重点、内容等都分为五阶段(小学三、初高中各一),审的时候得一起审。审的重点该是什么呢?是否该看看语文应达到的教学目标周全吗?符合总纲的核心素养吗?语文的教学重点能否完备?十二年一贯学习能否无缝接轨?

  总纲有核心素养的文字说明;“学习内容”的第五阶段也有要求。例如高中的必选古文从30篇减为20篇,删掉了过秦论、渔父、始得西山宴游记等篇章,保留虬髯客传、岳阳楼记等篇章,是否符合课纲思维脉络?何况,保留哪20篇,除了文化内涵的考虑外,还要考虑朝代、文体的代表性,作者在文学史的地位、文章的知名度与影响力、现代学生的接受度等,因素非常复杂。

  所以,清华大学荣誉讲座教授李家同说,他活到77岁,至今还没当过课审会委员,虽然他的专长是电机信息,但因没教过高职,他自认还不够专业,不敢审高职相关课纲。更何况连车床都没看过、一元一次方程式都没学过的小学生。

  我其实不反对学生担任课审委员,因为有另一种视角,但应该是经历了完整中小课程的大学生来担任总纲委员吧。他们可以一边审视,一边对照过往学习的经验,找出学者教授们的盲点,为学弟妹造福。

  例如高中因为科目太多,一学期有19科,语英数基本时数不足,导致学习忙碌而无效率等问题,来冷静一下徒有理想、不顾现实的学者脑袋。但即使是大学生,都不适合担任各领域课纲委员,因为学养毕竟不足。当然如果确实有不世出的奇才,具有远超过年龄的学养与智慧,我们为台湾教育额手称庆,但遴选机制是否该严谨些,不该沦为民粹动员吧?

  教育是培养未来人才的机构,每位官员都要念兹在兹,有理念、有担当!不能让2016年变成台湾“反智元年”。

[责任编辑:李杰]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