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   政治

绿天王两岸政策动作频频为选举铺路

2013年07月17日 13:30: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近来,民进党内苏、蔡、谢等各派系蠢蠢欲动,在两岸政策上动作频频。《澳门日报》17日发表社论指出,绿营“天王”看好两岸政策议题对2016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的影响力,纷纷欲占得先机,为2016年选举铺路。基于党内派系斗争,民进党在两岸路线上的转型仍然困难重重。

  社论全文如下: 

  民进党主席苏贞昌、前民进党主席蔡英文和谢长廷近日在两岸政策上动作频频。但基于派系斗争,民进党在两岸路线上的转型仍然困难重重,这不仅牵涉到各“天王”的利益分配,更是民进党中生代面对2016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能否出头的关键。 

  近日,民进党两岸政策调整步伐不断加快,引发外界高度关注。继6月谢长廷访问大陆,党主席苏贞昌也不甘后人,自月初亲自主持首场“华山会议”定调两岸政策转型,谢、苏二人在两岸政策上相继出手,党内各派系也蠢蠢欲动。一时间,民进党内在两岸政策调整方面,面临更大的竞合博弈。 

  早在谢长廷于2008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败后,民进党内要求彻底检讨“急独”路线的呼声此起彼落,至今从未间断。若非蔡英文在去年初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以极高声势落败,也许民进党根本不会去触碰此一难以处理的敏感议题。蔡英文在败选演讲里,还信心满满地以“下一次一定可以走完最后一哩路”来强调民进党可找到让民众信任、让美国放心及让大陆接受的两岸路线。党内众多人士纷纷意识到,两岸政策已经成为民进党无法走完最后“一哩路”的关键,检讨两岸政策求得适时转型,已成为民进党必须面对的重大议题。 

  民进党最近掀起一股两岸热潮,自去年谢长廷登陆开始,民进党内部在两岸政策议题上已形成“交流派”与“保守派”的重要分水岭。“交流派”以谢长廷为代表,“保守派”则以坚持“台独”论述的苏贞昌为首。谢长廷没有获得“中委会”掌门人的大位,也折射出“交流派”与“保守派”的突出矛盾。显然,苏贞昌在“独派”的紧箍咒下,不愿也不能在两岸政策议题上有太多的松动;谢长廷的“交流派”虽然对于推动民共交流有重要意义,但苏贞昌却出于自身的政治利益,也不能让谢长廷飞得“太高、太远”。谢长廷在6月底赴香港举行“红绿研讨会”,蔡英文在台风日也未取消大陆经济学者的演讲,苏贞昌也持续举办“华山会议”,敏感的“九二共识”议题也将于25日正式登场,可见苏贞昌也有意在党主席职权内对两岸议题有一些探讨,在党内为两岸议题试水温,绿营“天王”看好两岸议题对2016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的影响力,纷纷欲占得先机。 

  两岸政策路线之争将引发民进党内派系实力对比,谁的两岸政策论述更有份量,更具务实性功能性,谁的政治实力也会因此不断提升。越是实力较强的派系,其主导的两岸政策论述就越有可能成为民进党内的主流论述。当然,面对不同的政治选举,两岸政策议题的加分也不同。如2014年“县市选举”就与2016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不同,2014年选举基本上考验政党的地方执政水平,需要地方人脉和政绩发挥作用,因此两岸政策不是主要因素。2016年选举决胜的关键却是两岸政策议题。以民进党目前的派系互动来看,谢长廷带领的派系,应是最有心致力于民进党两岸路线转型的推动工作。声称已经没有“大位”野心的谢长廷,或许将是能否突破民进党两岸路线的唯一关键人物。 

  蔡英文虽然在去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失利后主动辞去党主席,但她在民进党内却始终不甘人后,成立“小英基金会”,频频为自己造势,彰显政治影响力依然不落后于人。面对谢长廷与苏贞昌的明争暗斗,蔡英文选择了坐山观虎斗。蔡英文阵营先透过经济、金融等非政治性议题,逐渐加温,一方面让绿营群众渐渐习惯民进党必须直接跟大陆对话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在塑造自己有能力、有意愿处理两岸议题,消除岛内民众对民进党重新执政后,两岸关系可能生变的疑虑。 

  然而,苏谢争斗,势必两败俱伤,党内必然会出现新的调整期,蔡英文便可以坐收渔人之利,再次展现昔日党主席的实力,凭借自己的优势以及日渐成熟的政治经验,在党内收拾残局,一统江山,为自己出征2016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打下基础。 

  浏览精彩评论 进入评论频道

[责任编辑:扶海涛]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