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   经济

两岸企业应积极寻求新分工合作模式

2013年11月06日 08:53: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2013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昨天圆满闭幕。虽然会期只是短短两天,但成果丰硕。香港《大公报》今日发表评论指出,此次峰会在规模层次、运作机制、合作成效、社会影响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峰会的“共同倡议”集众人智慧、聚各方力量而得的宝贵建议,不仅为两岸产业合作指明方向,还提出具体措施,协助两岸企业寻找新的分工合作模式。

  评论摘编如下:

  2013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昨天圆满闭幕。虽然会期只是短短两天,但成果丰硕。与前几届相比,此次峰会在规模层次、运作机制、合作成效、社会影响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来自海峡两岸600多位知名企业家、工商团体负责人、财经学者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为两岸经济合作尤其产业合作建言献策。峰会提出“共同倡议”,包括:开展宏观政策对话,及时反映业界呼声、整合双方优势资源、扩大产业合作领域、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推进双向投资项目、推动两岸峰会交流、打造两岸共同市场等八方面内容。这些集众人智慧、聚各方力量而得的宝贵建议,不仅为两岸产业合作指明方向,还提出具体措施,协助两岸企业寻找新的分工合作模式。可见,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已成为两岸企业家合作的新平台、两岸相关企业对接的主管道、两岸经济决策的思想库和两岸关系发展的助推器。

  此届两岸企业家峰会冠盖云集、星光熠熠,但绝非摆排场、显阔气,亦非只是单纯的企业搭桥或招商引资活动,而是切切实实地商讨产业合作大计,更是首次将产业合作的研讨细分至经济转型、能源石化装备、金融、IT、成长型企业、文创、医药生技与健康照护等7个领域。两岸一众商界巨头难得聚首,而且还如此深入细节地讨论产业合作,显示两岸产业合作已成为两岸业界热切关注的焦点。

  过去二、三十年两岸产业合作的基本模式是:大陆提供优惠土地政策和低廉的劳动力,台湾则带来资本、技术、管理经验。这样的合作形式尽管在较长一段时间里也给双方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但随着大陆经济实力日益壮大,土地成本和劳工成本不断上升,“台湾资本+大陆劳工”的两岸产业合作模式的弊端渐渐显露。一方面,在大陆投资的台商的营运成本大幅上升,不利企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重复投资、过度竞争,使两岸企业陷入恶性循环,无法在竞争中提升自己,两岸各自的比较优势也未能充分互补。所以,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日前在峰会开幕式上呼吁,两岸企业应积极寻求新的分工合作模式。昨天峰会闭幕发表的“共同倡议”也提出,推动两岸在产业链上的科学分工,发挥优势;强化两岸共通标准、自主品牌等方面的合作,促成两岸产业向价值链顶端延伸,共同提升国际竞争力。2011年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在江苏省调研时,当地一位台商就向温家宝建言:由大陆的中央层级方面整合两岸的面板业,共同打造“华人世界的三星”,一起赚世界的钱。

  这几年两岸签署了ECFA、投资保障协议以及货币清算合作备忘录,为两岸产业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即将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就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统一部署。大陆新一轮的改革开放将会给两岸企业发展带来新商机,创造更公平、透明的投资环境。两岸企业都应紧紧地把握历史机遇,深化经济合作,共同分享两岸和平红利。

 

 

 

浏览精彩评论 进入评论频道

[责任编辑:张洁]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