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别让台湾成为寂寞的局外人

2014年07月24日 09:38: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好莱坞电影“变形金刚4”近期在两岸三地展现惊人的吸金魅力。不少台湾影迷对这集剧情融入远古传说、演出阵容大换血赞誉有加,却也对这部与中国大陆合拍的商业电影处处流露百般讨好的“中国味”,另有一番复杂感受。制片商眼中的大陆市场何其大,而未被奉承的台湾,似乎成了寂寞的局外人。

  台湾《联合报》24日社论指出:随着中国大陆经济的快速崛起,许多台湾民众已能体会到,台湾容易受到“中国情结”的情绪牵引,无法果决地做出理性选择及决策,以致许多政策停顿或延宕。

  这样的矛盾,其实已持续多年,于今尤烈。其实,两年前当马英九展开第二届任期之初,联合报系愿景工程就提出“关键两年,台湾快转”的呼吁,敦促台当局和民间善用没有选举干扰的关键两年,因应内外在紧迫的经济情势与区域经济整合潮流,推动转骨工程,帮台湾开走出一条可长可久的路。当时在“为台湾经济开路高峰会”上,与会人士最后提出七大宣言,包括岛内朝野停止对峙,开启对话;调整心态,推进法制、市场、人才及投资开放;尽速完成ECFA后续四大协商及台湾与新加坡、台湾与新西兰经贸谈判,并与社会沟通提出相关配套;订定中长期产业发展计划,改变代工出口模式;以及订立人才发展策略,推动大学教育转型等。

  两年过去了,在“中国成分”较低的政策如台湾与新加坡、台湾与新西兰经合协定、及人才政策、高教转骨上,或多或少可见进展。相对的,当时预见的障碍亦如影随形,非但未见改善,反而更形恶化,随着执政党内部的山头战争白热化、蓝绿持续恶斗,以及有心人士操弄“恐中”情结,一颗颗绊脚石俨然已排成了石头阵。《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卡在“立院”超过1年,《自由经济示范区特别条例》停滞不前,显示“中国障碍”是道不易跨越的鸿沟。

  “经贸国是会议”是马英九当局为跨越这道鸿沟提供的平台和桥梁,尽管谈的多半是老问题,参与分区座谈的有识之士仍苦口婆心地提出建言,并呼吁朝野快步前行;因为,今天台湾面临的凶险,较两年前有过之无不及。面对中韩自贸协议即将达阵,且“跨太平洋经济伙伴关系”第二轮谈判即将开展,台湾边缘化的危机迫在眉睫,绝非危言耸听。除非台湾自愿关起大门彻底排斥自由化,或者决心选择一条与大陆不相往来的“去中国化”路径;否则,台湾终究必须正视自己所处的严峻形势,找到前行的方向。以下四点,是我们的建议:

  首先,台湾必须中性、理性看待大陆,历经318学运,台湾年轻世代对于与大陆交往的疑虑显然加深,因此,这套剧本必须兼顾经济发展与安全风险控管策略。

  第二,全民应力促朝野对话,并追求“存异求同”的局部和解;执政者必须谦卑为怀,在野党也必须扮演负责的忠诚反对党。在野党若真心关心台湾前途,不妨立即暖身,提出准执政阶段的建设蓝图,说明自己有一个全盘的发展策略,而不只是“逢马”必反、“逢中”必反的政治炒手。

  第三,台当局必须加强台湾经济体质调整,这与自由化同等重要。过去10多年,台湾产业转型不顺,且未能挖掘经济成长新动能,导致产业在微利中辛苦挣扎,人才则呈现净流出,面临韩国等对手的夹击。台湾要摆脱困境,没有快捷方式,唯有不断创新、自我提升,才有机会突围。

  第四,台当局应采取积极作为,让自由化果实可以雨露均沾,将劳工、弱势产业从“输者圈”救出,并推动更多的中产阶级进入“赢者圈”。短期而言,台当局可先动用财政资源,包括提供诱因,鼓励企业挺劳工等,协助弱势产业固本培元;中长期而言,则从调整租税、教育及社会福利等制度,改善所得分配不均、缩小贫富差距,让自由化的支持基础更坚实。

浏览精彩评论 进入评论频道

 

[责任编辑:李杰]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