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落实两岸一家亲 需更细致努力

2014年05月07日 09:59: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两岸一家亲”的理念,源自于去年4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博鳌会见萧万长一行时提出的四点希望,其中一点就是希望本着“两岸一家人”的理念促进两岸经济合作。其后,当年10月6日,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再次会见萧万长时,把“两岸一家人”改为“两岸一家亲”。

  台湾《旺报》7日社评说:目前两岸关系虽然不能说是出现了“不进反退”的状况,但确实出现了一些起伏动荡。其中,产生最大冲击的当然是因为“反服贸”或者说“反(所谓)黑箱服贸”而起的太阳花学运。文章摘编如下:

  怎样定位这次的太阳花学运,社会目前尚无定论,有人认为只是台湾政治社会变动过程中的涟漪,有人却认为是改写台湾历史的开始。某位人生经历横跨两岸三地的人写道:“太阳花学运是台湾人民族意识的荡漾,是一个民族的自尊灌注到他们意识血液里的涟漪,默默中,民族尊严成为了他们共同的直觉。”

  “民族尊严”这个词并不陌生,但他笔下所写的“民族尊严”,显然不是指“华人”、“中华民族”,更不是“中国人”,而是“台湾人”,甚至是“台湾民族”。

  他是从反面抓住了学运的脉动,或者说学运所突显的社会人心意识流变。但是,太阳花学运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突发事件,而是台湾社会土壤中所产生的,必须承认,学运能够爆发而且迅速扩大,除了国民党的失策、传媒的推波助澜外,仍是有一定社会心理基础的。

  我们可以从学运前的民调看出这样的端倪。今年1月上旬,一份台湾民心动态调查显示,当询及民众两岸交流愈密切,哪边得到好处较多时,54.8%认为是大陆,另一方面,59.8%民众认为,台商赴大陆投资对台湾经济发展没帮助。同时,60.5%民众则认为“台湾出口已太依赖中国大陆市场,对台湾经济政治风险大”。

  民意调查固然无法尽信,却是需要重视其中呈现的若干现象。由学运前的民调和学运风潮看来,显然有两个方面的课题需要重视,首先,两岸虽然交流日益密切,但是这样的交流很大程度上仍然是集中在少数人之间,不仅绝大多数大陆人没有来过台湾,多数台湾人也未曾前往大陆。去年一份民调就显示,约有44%民众曾去过大陆,而曾赴大陆者,平均前往大陆累计达7次,两岸交流的“普及度”显然还有很大努力的空间。另一方面,我们也得思考、评估,认定“两岸越交流,相互认识越多,彼此观念与感情会越接近”是否是稍嫌简单化的想法。

  其实,民众的意识本来就是复杂的,目前看来,不少台湾年轻人似乎倾向“台独”的主张与意识,但是也有民调显示,前往大陆就业在20到29岁年轻人眼中仍然是一项机会,愿前往大陆工作的比率由大前年的31%、前年的40%,增为去年的48%。综合这些调查,我们可以发现,人们的政治态度与生涯规划之间的关系显然是复杂的、多变的。这就需要我们进行更多、更细致的工作,比如鼓励更多未前往大陆的台湾民众参与到两岸交流的行列中来,比如需要针对不同群体、不同需要的台湾民众,规划、安排符合民众实际需要的交流计划,让更多台湾民众更切实的感到参与大陆的发展、参与两岸交流对自己的生涯发展、视野开阔、社会经济利益等各方面能带来实在的好处。

  “两岸一家人”在现实的生活中有更紧密的关联与共同利益,“两岸一家亲”的意识与想法就越能萌芽、发展与巩固。

浏览精彩评论 进入评论频道

 

[责任编辑:李杰]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