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   政治

“九二共识”完成传承 国共互信更坚实

2015年05月01日 10:51: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还记得2012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前夕,马英九与民进党候选人蔡英文进行政策辩论,双方主要就两岸关系、“九二共识”及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等问题交互诘问。事后,岛内外媒体、政治观察家和大多数的民众都认为马英九展现出理性自信、中道雍容的一面,他以掌握全局的风范硬生生的把挑战者蔡英文女士给比了下去,该次辩论确实为其赢得大选产生了正面助益。

  台湾《中国时报》1日社论指出:“汪辜会谈”22周年,“胡连会”10周年的当天,马英九于4月29日视查台当局“行政院”大陆事务委员会,细数当年“九二共识”的形成与发展,并且将此一共识和“胡连会”成功的连结在一起,肯定其所代表的政治意涵,接着又强调,“九二共识”是自己执政期间两岸关系能够良性发展的主要原因,并对再度代表民进党角逐大位的蔡英文提出强烈质疑,马英九的发言具有重要的指标意义。

  马英九这种摆事实、讲道理的积极态度不但正确而且必要,他不仅说明原委,澄清事实,抢回国民党在两岸关系上的主导权,强调从连战到自己可观的政绩,成功的把过去和现在结合起来,还规范了未来国民党的政策方向,凸显国民党和民进党之间的最大差异,更完成了国民党当局对“九二共识”的传承。坦白的说,马英九这次不但展现了视野与格局,更难得的主动出击,英九大兵早该如此,否则当前局面应不致崩坏至此。

  马英九讲得完全正确,“九二共识”出于台湾方主动,并非大陆坚持而我方被迫接受,这是当时“国民政府”的主张与坚持,不是一厢情愿而是双方体谅。“九二共识”当然不是“一中一台”,更非“两个中国”,没有“九二共识”自然就不会有后来的“汪辜会谈”,两岸融冰,没有此一共识和基础也就不会有10年前的“胡连会谈”和五项愿景,而马英九执政也更不可能让两岸关系迅速得到改善,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

  于此,我们暂且不去深究两岸到底是应该“一中各表”,或“共表一中”,毕竟两岸双方确实是有“一中”的信念存在,否则两岸关系不但无法开展,也将无以为继,这也就是为何大陆向来一再强调“九二共识”重要性的原因,习近平最近更明确指称,“九二共识”是两岸政治对话与政治互信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大家要把此视为提醒或警告固无不可,但这是大陆的政策底线也绝对不容怀疑。

  民进党早把“九二共识”妖魔化,并深刻影响了绿营支持者的认知,要接受“九二共识”简直是政治自杀,过去虽然曾几度想为自己解套,提出“九二精神”之说,如今又提出各式各样的说词,从“中华民国共识”、“宪法共识”到“台湾共识”不一而足,其实都只是模棱两可的政治语言,在“台独”党纲屋顶下,政治语言不足为信。简单的说,民进党是给自己挖了个坑洞,深陷其中无以自拔,现在恐怕是颇为苦恼,不知如何脱困,其实,解铃系铃全在一念之间。

  我们肯定马英九质疑蔡英文的正当性和合理性,民进党确实有责任对台湾民众,关心区域安全的国际社会说明,她口中的现状究竟所指为何,在拒绝接受“九二共识”的情况下,她究竟要如何维持两岸的和平现状。另一方面,我们对国共双方也有期许,两岸关系已经进入深水区,双方对两岸关系定位应有新的表述和行动,让两岸关系的发展更为不可逆转。

  归根究底,两岸关系的正常化发展必须与时俱进,只想维持现状就是退步与僵化,台湾“国民政府”也必须在“九二共识”和双方已有的合作基础上,把握“宪法一中”的原则,继续深化彼此之间的关系,把“九二共识”往上、往前推进,这才是名实相符的超越、才是进步,而让两岸关系正常化、法制化与制度化,使两岸关系可以不受,或少受人为因素、政党轮替的变化而影响,这才是目前应该努力的方向。

  两岸之道无他,正道与真道而已。大家如果能够抛弃意识形态的羁绊,不受政党短视及选举利益的诱导,心心念念以全民利益为依归,以国家民族长远发展为考量,答案其实已经不言自明。“九二共识”确实是两岸和平发展,加强政治互信与进行政治对话的基础,我们固然期望民进党认清、接受事实,但也盼望国共两党能够进一步的有所超越、提升。

浏览精彩评论 进入评论频道

 

[责任编辑:李杰]

相关内容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