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   政治

“中国事务委员会”陷入“双空”局面

2013年01月07日 09:52: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民进党去年11月成立“中国事务委员会”,至今两月几乎原地踏步。香港中评社今日发表社论指出,“中国事务委员会”人事与政策“双空”,有如跨年烟火秀,璀璨烟花烧完就过了。 

  社评摘编如下:

  民进党“中常会”去年11月21日通过成立“中国事务委员会”,党主席苏贞昌亲自兼任“召集人”,迄今近2个月,几乎原地踏步,人事与政策“双空”,有如跨年烟火秀,璀璨烟花烧完就过了。 

  民进党设立“中国事务委员会”之前曾被寄予厚望,期盼这是民进党转型契机,惟从几个观察点可看出,这个委员会现在连聊备一格都说不上,“人在会在,人走会散”,未来党主席换人,这个委员会将自动终结或者转型。 

  第一是名称。苏贞昌坚持使用“中国事务委员会”之名,而非“两岸事务委员会”,在名称上已为两岸关系定了调,意指两岸是“台湾与中国”,具“一边一国”意含。在此定位下要开创两岸关系,进行民共对话难度极高。民进党近来还是走对抗大陆路线,苏任内若无任何突破,下一任民进党主席不可能继续扛着这块无用的招牌向前走。 

  第二是人事。苏贞昌宣布设立“中国事务委员会”,自任召集人迄今,党内没有任何天王为其背书。谢长廷与游锡堃游拒绝参与,蔡英文冷眼旁观,吕秀莲自己玩自己的。民进党中生代也了解这是天王搏斗的场子,并不是真正要处理党内两岸政策,中生代们各拥其主,除了亲苏系人马,其他人不会走错路。此外,苏若邀学者、社团人士进来,沦于清谈,意义也不大,而且最终还是要面对路线问题。 

  第三是路线问题。民进党现在的两岸政策完全看不出打算要改善与大陆关系的善意。一个明显指标是,民进党“政策会”执行长吴钊燮日前受访,对东海与南海议题明确表达反对两岸合作。东海、南海是中华民族大是大非的议题,丝毫没有讨价还价空间。 

  民进党“中国事务委员会”,到此可说是玩完了! 

  苏贞昌目前在党内最大对手是蔡英文,苏此时不想碰两岸议题,与蔡英文的态度有关,双方在两岸政策有着“恐怖平衡”状态,加上游锡堃、吕秀莲也是站在“一边一国”的一方,苏贞昌的按兵不动,体现绿营天王间的厮杀何其猛烈。大家绑在一起,都怕一出头就被打爆。 

  苏贞昌去年底设立“中国事务委员会”与谢长廷的大陆行有关,谢去年10月4日到8日风光访大陆,各界好评不断,新闻做很大,苏不得已必须回应,11月就赶快端出个“中国事务委员会”。但苏没有让谢挂名“主委”,实际操盘,现在回头来看,就是应个卯,做做样子罢了,果真2个月一事无成。 

  设立“中国事务委员会”是苏贞昌去年参选民进党主席的政见,很可惜的,这却变成是舒缓谢长廷访大陆压力的“退烧药”,由苏亲自担任“中委会”召集人,把谢访陆旋风压下来,药包就丢了。未来,除非苏贞昌争取2016入场劵的战略有突破性转变,否则苏手上的“中国事务委员会”大概就是现在这种名存实亡状态。 

  只是,由此也可看到一个现像,民进党精英要拼出头,决战点还是在两岸政策,彼此都避免进到对手的场子里,为对方背书。现今苏贞昌的“中国事务委员会”找不到其他天王来背书,未来换别人担任党主席也差不多。 

  当前民进党的两岸“开明派”,除了谢长廷,就是一批有在两岸走动的务实中生代。谢的两岸论述在民进党内并未受到太多支持,绿天王对谢长廷的“宪法各表”主张保持距离,与拒为苏贞昌的“中国事务委员会”背书是同样的意思。谢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台湾民间社会而非党内;不同于绿天王的两岸主张与民进党保守派紧密结合。 

  谢长廷的主张暂时攻不进民进党主流是很正常的事,未来透过再度访问大陆,举办第二轨、第三轨红蓝绿对话,有机会扩大其能量。谢是绿营里的谋略家,他引进外部力量来壮大自已,潜藏很大的爆发力,与苏贞昌手里的“中国事务委员会”将形成强烈反差。

 

浏览精彩评论 进入评论频道

[责任编辑:张洁]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