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   文化社会

两岸同根:回顾来时路 何处寻乡愁

2015年03月10日 17:12: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昨天是上元节,妈祖巡游台湾。台湾一位有影响的人士说,台湾的妈祖不是大陆的妈祖。看网友的各式评论留言,不觉笑了。

  多次去台湾,总觉得台湾人特别是基层的民众,远不是台湾媒体呈现出的那种台湾人。北部民众的彬彬有礼,南部民众的热情,旅店服务的细致入微,餐厅服务的贴心自然,让人觉得亲切而温馨。台湾人的这些养成,不仅仅是台湾教育的普及,更与教育的内容有关。有台湾朋友自豪地跟我说,儒家文化在台湾得到了很好的传承。

  是的,台湾的文化流淌着儒家文化的血脉,你走在台北的街道、那些路名就会告诉你,你交着台湾的朋友,他的修养在告诉你。同时,这一切也在告诉我,台湾文化的根在大陆,台湾人的血脉在大陆。任何“去中国化教育”,都不能否定湄洲妈祖是台湾及东南亚妈祖的祖庭,东山的关公庙才是台南关公的出处。大陆不仅是1949年去台湾人的原乡,更是多数台湾人的根之乡,魂之所。

  在台湾,有一部分人,出于政治目的,总是想在文化上区隔大陆与台湾的连接,甚至制造两岸在文化上的对立,特别是教育上的“去中国化”,在台湾的青少年中造成许多不正确、不符合历史真实的错误认知,加大了台湾青年对大陆的心理距离。这些,不仅会对两岸共同的历史、共同的文化造成伤害,更会对台湾人的心理造成伤害。

  最近,大陆兴起一股留住乡愁的文化反思。在社会高度现代化、人们受到更高教育的情况下,突然意识到,我们的来时之路在哪里?我们的历史记忆不能随着现代化的高楼而消失了。乡愁,可以说是一种对根的记忆,对文化的觉醒,使一个民族凝聚的力量所在。

  台湾已经进入后现代社会,漫步台湾的大街小巷,台湾人对历史文化的保护意识值得敬佩。台湾社会确实是一个弥漫中华文化的地方。

  但是,台湾历史记忆能够仅仅停留在台湾吗?显然不能。你去台北的故宫,丰富的藏品吸引了多少游客,包括大陆人。然而,人们都知道,这里不是故宫,而是一个放着故宫文物的地方。多少年后,当受着“去中国化”教育的这些年轻人,自豪地向其他国家的人们展示“东坡肉”、“翠玉白菜”的时候,心头会不会突然涌起要看一看这些珍品的来时之路?去看一看附着在这些珍品上的文化之源?去看一看这些珍品曾经的安居之所?否定两岸的文化连接,他们用什么去抚慰这种原乡之情、乡愁之苦?

  两岸本是同根生,一弯浅浅的海峡可作地理上的区隔,但终究隔不断血的流淌、文化的相传。因为,我们有共同的乡愁。(文/顾祖华)

浏览精彩评论 进入评论频道

[责任编辑:李杰]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