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   经济

陆资转向“哈韩” 台湾边缘化加速

2015年06月10日 09:23: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台湾《旺报》9日社评指出:韩国是台湾主要贸易竞争对手,也都是中国大陆主要贸易伙伴,如果问陆商企究竟比较“哈韩”还是“哈台”?答案显然非常重要,因为商企的动向将决定中韩与两岸经贸关系的荣枯,眼下这个问题的答案似不言自明。

  马云很“哈台”,不辞辛苦到台大演讲,当然人气爆棚,2000张门票秒杀,还一度造成网路瘫痪。但马云的热情与年轻人的回应并未能说服台当局对马云手下留情。今年3月和5月阿里巴巴和淘宝涉嫌“陆资冒充外资”,被台当局“经济部”限半年撤资并罚款12万元(新台币)。马云自我解嘲“世界变化太快”,连自己也搞不清“是外资还是陆资”。

  相对照的是,马云同步“哈韩”却大获成功。继淘宝进入韩国后,今年5月阿里巴巴“韩国馆”请到韩国副总理高规格站台后光荣登场。根据大陆商务部数据,中国大陆2014年对韩全年投资申报额由2013年的4.81亿美元升至11.9亿美元,增幅高达147.2%。

  2014年,中国大陆首次实现资本净输出,对外投资达到1200亿美元,今年前4个月对外投资同比劲增36.1%。陆资在发达地区广受接纳,2014年对美国投资增23.9%,对欧盟投资更暴增1.7倍,远高于对外投资总体增速。英驻华大使吴百纳称,过去5年中国大陆对英投资年均增85%,英国《金融时报》预计未来10年英国基建投资缺口巨大,陆资极具潜力。

  陆资进军全球都受到欢迎,反观台湾,陆资想“哈台”却难于上青天。大陆投资人在台湾遭遇巨大的制度壁垒,2009年之前台湾对陆资完全关闭,马英九执政后才小小开放,但好几年过去仍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在市场准入上,对外资实施“负面表列”,对陆资则是“正面表列”;对外资“事后申报”,对陆资则“事先申报核准”。过高门槛使陆资投资台湾始终难以开展,去年太阳花学运更造成陆资却步后果,据“行政院”投审会统计,2014年1至11月获核准的陆资入台项目同期锐减超过一成。

  当然,今天台湾仍有相当的财富积累,自认资金充裕、“只缺市场不缺钱”。但要正视的是,区域经济融合是大趋势,台湾与韩国产业及贸易结构高度相似,近年全球经济遇冷,各国都在创造更大的外部机会,这方面韩国已占尽先机。2014年资料显示,其与美国、欧盟、东协等多个经济体出口贸易的FTA覆盖率达36.81%,是台湾的6倍。预计中韩FTA生效后,不仅更多陆资转投韩国,外资亦可能减少来台而转往大陆,对台投资将继续萎缩。

  台湾认清自身困境的前因后果并不难:内需市场不振,资金回报率低,外资大幅流出,“钱不能生钱”,经济活力消退。以民间资本为主导的投资转向房地产,炒高房价又引发民怨。在相似的困境下,韩国秉持积极开放的策略,台湾却是反其道而行。去年以来台湾与大陆中断了包括《服贸协议》、《货贸协议》在内的所有一体化进程,产业上继续划地自限,坐视大陆和韩国深化合作基础,提升韩国对台湾的竞争力。台湾惧怕竞争,又对陆资“严防慎拒”,经济势必加速陷入内缩困局。

  大陆经济是巨型磁石,体量之大,磁场之强,一衣带水的台湾别无选择。安永事务所称,大陆意欲借助“一带一路”,推进其优势产业和富余产能向沿线国家和地区转移,陆资正在主导区域经济变局。若台湾“防拒陆资”格局不破,不要许多时日,台湾就将在区域一体化的进程中自动退居边缘,或许,届时要伤脑筋的就不是“台湾让不让陆资来”,而是“陆资带不带台湾玩”。

  台湾的困境要靠台湾自己想通,改弦易辙才能回到正轨,尤其就大陆而言,台湾2016大选在即,政治变数甚多,为避免不确定风险,大陆对台政策自然转趋谨慎保守。

  但大陆当局应该认识,赢取民心是一切政治、经济策略的基础。太阳花学运以来,台湾青年一代已登上历史舞台,他们的愿景就是未来民心所向。大陆应该选择一个让年轻人最有感的政策,大胆推动。譬如,台湾年轻人最在意房价高涨“没有房产”,大陆不妨以新思维主动与海基会协商,由大陆投入资金广建合宜住宅,低价供应无住屋年轻人。打破成见,探讨可行性,积极作为,聊胜于无。

浏览精彩评论 进入评论频道

 

[责任编辑:李杰]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