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台媒:西方“恐中症”从何来

2014年10月30日 15:03: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1816年,英国使臣亚美士德伯爵拜访拿破仑后,引述了拿破仑对中国的看法:“中国并不软弱,而是一头沉睡狮子,一旦被惊醒,世界将为之震动。”

  1885年,清朝外交家曾纪泽(中兴名臣曾国藩之子)卸任驻英俄公使职务,返国前,在伦敦的《亚洲季刊》以英文发表了《中国先睡后醒论》。当时,世界许多有识之士已注意到中国将要觉醒,并为此疑虑重重。

  台湾《中国时报》近日发表评论说,拿破仑的预言和曾纪泽勾勒的图像,在往后200年,随着中国的动荡,逐渐被遗忘,直到1990年后,中国政经快速崛起,才再次唤起西方人的记忆。

  2014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法国,在巴黎发表演说表示,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不会给世界带来威胁和动荡。尽管距离拿破仑预言时隔200年,尽管习近平强调这头醒来的狮子,是和平、可亲和文明的,却依然难扫西方世界对中国的疑虑。过去20年,西方有关“中国威胁论”的忧心也一直未中断。

  这个月初,亚欧高峰会议在米兰举行前,中国总理李克强访问莫斯科,西方专家更提出警告说,相较于俄罗斯和西方正面冲突,中国精心策划,蓄意调整策略对世界影响力更大,中国才是真正改变游戏规则的国家。

  然而,面对西方世界对中国兴起的焦虑,英国历史学者克里斯多福.费林从西方流行文化的角度切入解析后,认为西方世界在21世纪初罹患的“中国恐惧症”(Chinaphobia),其实是无视19世纪以来西方历史和流行文化刻意歧视、丑化、妖魔化中国和中国人的遗绪。

  费林新著《黄祸: 傅满洲博士和恐中症的兴起》(The Yellow Peril: Dr Fu Manchu and the Rise of Chinaphobia)中重提一个几已被全然遗忘,令人闻仍震撼的词汇──“黄祸”,这个对中国充满偏见的用语。19世纪,欧洲对中国普遍存在歧视与偏见,费林认为,英国作家萨克斯穆尔1912年在他的短篇小说中创造的东方邪恶终极人物“傅满洲博士”,深植西方人脑海,乃是导致当下西方对中国崛起感到焦虑的原因之一。

  “傅满洲博士”是黄祸的化身:高深莫测、恶魔般狡滑、冷峻客气、残酷、坚不可摧。这个邪恶的东方角色,从小说到电视、电影,纵横西方大众文化到1960年代止,长达半世纪。尽管创造“傅满洲”的穆尔从未到过中国,饰演“傅满洲”的演员从英、美、意大利到瑞典皆有之,就是没半个中国人,但却种下西方人对中国深刻的负面印象。

  出生于中国山东的美国前驻华大使李洁明,97香港回归前曾以《傅满洲问题:为什么美国和中国倾向把对方视为卡通人物敌人》为题,撰文指出,“傅满洲”确实深植西方人心,致对中国产生敌意,影响西方政治,李洁明认为,西方应该要重新回顾,检讨从“黄祸”开始,百年来对中国的歧视、敌意和刻板印象。

  费林同意李洁明的观点,尤其是中国和西方从二战盟友、冷战宿敌,一路走到今天的潜在竞争对手,如果西方还无法正视对中国从“黄祸”到“傅满洲”以降的偏颇意识和歧视心态,到头来,对彼此都无帮助。

浏览精彩评论 进入评论频道

 

[责任编辑:李杰]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