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联合晚报》25日发表评论文章说,年底台湾有九个选举同时举行,堪称台湾史上头一回,但距离投票不到100天,除了少数地方闻到选战的硝烟味,多数却是静悄悄。对于选举这个重要的政治制度,岛内民众显得无感,原因为何?颇值得玩味。
选举考虑的,理应是候选人的两大特质,品德与能力。换句话说,两者特质越突出者,越能得到民众支持。反之,两项基本要求越欠缺者,越会受到选民唾弃。但是,实际情况真是如此吗?
首先来看品德。虽然地方政治藏污纳垢,蓝绿皆然,但弊案选前连环爆,倒也很难找到前例。有的候选人被起诉、搜索,有的是副手涉及贪渎,有的是有案在身,甚至有现任争取连任者被证明“有收钱,但没有对价关系”,因此无罪。这些事实都够公正客观了,偏偏讽刺的是,这些人却多半民调领先,当选或连任的可能性高。
这么说来,选民不看品德,只看能力吗?倒也未必。有的县市发生重大灾难,处理得一塌糊涂,甚至把责任往外推,民意支持还是居高不下;有的县市现任者施政频传争议,甚至祸及全台湾,继任者还是几乎“躺着就可以选上”;有的不需展现能力,只逞口舌之快,就成为当红炸子鸡。候选人能力多强?吊诡得很。
俗话说民意如流水,在信息流通速度越来越快的今天,民众对选举“质”的要求,却未必随之提升。八卦流言,当然比生冷的政策好看;呛辣酸言,也比论情说理好听。当选民遗憾地说,选举只是从一堆烂苹果里选比较不烂的,或许更该思考,孰令致之?选民自己应该反省。
[责任编辑: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