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台湾青年农夫“憨人”:守住一亩田

2014年07月03日 10:41: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钟振荣(见图,钟武达摄)是村子里少有40岁以下的农民,为了从事精致农业,不惜贷款搭建全村唯一的温室种植玉女西红柿,最近采收期,他只是自产自销,却已经忙不过来,他说,农村人口老化太严重,连要找帮手都很难。

  台湾《中国时报》7月3日报道,台湾云林北港一群青壮辈农夫,组成古早田小农之家,展开无毒耕种,春作种水稻,秋作种花生,这群小农在当地被视为“憨人”,幸好,经过2年多的实验,无毒花生卖出好价钱,让老一辈刮目相看,越来越多的人投入无毒耕种行列,也打响了古早田无毒花生的名号。

  大力推广小农复耕

  为协助农村的复兴,浩然基金会在全台湾省5个农村展开小农复耕计划,辅导农友们进行无毒耕种,发展加工品与自创品牌,最近将5年来经验集结出版《小农复耕》一书,希望更多小农加入无毒耕种的行列。

  在浩然基金会的协助下,台东历坵部落鲁凯族人杜中义展开小米复耕工作,坚持不用农药、化肥,经历4年多实验改良终于成功,如今杜中义保留了17种小米品种,成为部落里的保种达人。

  台湾农地狭小、人口稠密,以小农为生产主力。近年小农复耕逐渐成为国际焦点,联合国宣布今年为国际家庭农业年,主张小规模家庭农业,施行生态农法,维护生物多样性,增加农村就业,同时达到较高的粮食自主率。

  国际上越来越多研究显示,企业化大规模、以单一作物为主的耕作方式,不利于生物多样性,或许短期生产力高,但长期而言,对于气候变迁或其他外来冲击的抵抗力较薄弱。其次,据欧洲实证经验,以同样面积比较,小农农场经营方式平均生产力高于企业化农业,因此联合国大力推广小农耕作。

  据统计,岛内9成9以上可耕地仍使用大量农药、化肥,而有机耕土不到1%。浩然基金会项目负责人陈芬瑜指出,农家习惯看天吃饭,老一辈观念很难改变,不愿意把地拿出来给年轻人尝试无毒耕种。基金会于是以纪录片方式,让老一辈了解无毒耕种的优点,逐渐化解老农们的忧虑。

  要让多数习惯传统农法的农夫们改变观念,消费者扮演重要角色。浩然基金会协助台东历坵、高雄桃源、美浓、云林北港与水林等村落农友们,定期把无毒耕种农产品送到台北政大公企中心弯腰市集销售,建立一个连接产地与消费者的平台,让消费者认识这些愿意接受挑战的新一代农友们,也鼓励更多在地农友以对环境友善的方式耕种,好好守住一亩田。

  鼓励农友无毒耕种

  目前全台有许多类似弯腰市集的平台,随着民众的健康意识高涨,对无毒有机食品的需求也增加,不过,岛内有机农地比率不到1%,显示还有很大的努力空间,台当局也应考虑在政策上给予更多辅导与补助,鼓励更多农友朝向无毒耕种。

[责任编辑:李杰]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